成语拼音:jiǔ liú bīn kè
成语解释:先秦到汉初有法、名、墨、儒、道、阴阳、纵横、杂、农九种学术流派。指上中下各品的人才和各种人物。
成语出处:《梁书 萧子显传》:“见九流宾客,不与交言。”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各派人物
繁体字形:九流賓客
英文翻译:Jiuliu guest
九:1.八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从冬至起每九天是一个“九”,从一“九”数起,二“九”、三“九”,一直数到九“九”为止:数九。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九尽寒尽。3.表示多次或多数:九霄。九泉。三弯九转。九死一生。4.姓。
流:1.液体移动:流水。流汗。流血。流泪。流程。流泻。流质。流水不腐。汗流浃背。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2.像水那样流动不定:流转(zhuǎn)。流通。流寇。流浪。流离。流散。流失。流沙。流露。流萤。3.传播:流言。流传。流芳。流弊。流毒。流行(xíng)。4.指江河的流水:河流。江流。溪流。激流。奔流。5.像水流的东西:气流。暖流。电流。6.向坏的方面转变:流于形式。7.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流放。流配。8.品类,等级:流辈。流派。9.指不正派:二流子。
宾:1.客人(跟“主”相对):外宾。宾至如归。2.姓。
客:1.客人(跟“主”相对):宾客。请客。会客。家里来客了。2.旅客:客车。客店。3.寄居或迁居外地:客居。客籍。作客他乡。4.客商:珠宝客。5.顾客:乘客。客满。6.对某些奔走各地从事某种活动的人的称呼:说客。政客。侠客。7.非本地区或非本单位、非本行业的;外来的:客队。客座。客串。8.在人类意识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客体。9.用于论份儿出售的食品、饮料:一客蛋炒饭。三客冰激凌。10.姓。
“九流宾客”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但它其实生动描绘了形形色色的人群聚集的场景。比如社区广场上跳广场舞的大妈、下棋的大爷、玩滑板的年轻人,还有摆摊卖糖葫芦的小贩,这样的画面算不算“九流宾客”呢?这时候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用“九流”来形容?其实这里的“九流”并不是指人的高低贵贱,而是强调身份和行为的多样性。
公司年会现场或许更能体现这个成语的精髓。西装革履的高管端着香槟聊业务,实习生躲在角落吃蛋糕,保洁阿姨推着工具车穿过人群,就连隔壁公司的快递小哥都来帮忙搬奖品。这时候有人疑惑:这样鱼龙混杂的场面会不会显得混乱?恰恰相反,正是这种多元碰撞让活动充满了真实的生活气息——就像火锅里不同食材的混合,反而成就了独特的风味。
记得去年参加读书会时,现场有大学教授侃侃而谈,也有外卖员分享送餐途中听书的心得,还有退休老人带着手写笔记来讨论。有人小声嘀咕:“这些不同层次的人能聊到一块吗?”结果发现,当医生聊起医学史小说里的细节,厨师立刻接上古代食疗的渊源,这种跨界的对话反而激发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仔细观察超市促销活动,更能发现“九流宾客”的典型场景。家庭主妇在比价,网红举着手机直播,小学生攥着零花钱挑零食,还有代购拿着清单疯狂扫货。或许会有人担心:这么多不同需求的人挤在一起能有序吗?但正是这种混杂的状态,反而构成了市井生活的活力画卷,就像调色盘里跳跃的色彩,单独看或许突兀,组合起来却充满生机。
现代社会其实每天都在上演“九流宾客”的剧情。写字楼电梯里,程序员抱着笔记本改代码,外卖员盯着送达倒计时,保洁员擦拭着镜面,实习生低头背英文单词。看似互不相干的群体,在密闭空间里形成微妙的平衡。这种日常化的融合,恰好说明社会的包容性在增强——不同轨迹的人生,总会在某些时空产生短暂而有趣的重叠。
当我们在线上社群看到退休教师和电竞少年讨论历史题材游戏,或者在农家乐遇见上市公司CEO向果农请教嫁接技术,这些场景都在重新定义“九流宾客”的现代内涵。或许下次参加活动时,可以多留意身边那些“不搭调”的组合,说不定就能发现跨界的奇妙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