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ǔ liú rén wù
成语解释:指社会上的各种人物。
成语出处:唐·薛逢《送西川杜司空赴镇》诗:“莫遣洪炉旷真宰,九流人物待陶甄。”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各派人物
繁体字形:九流人物
英文翻译:Jiuliuren
九:1.八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从冬至起每九天是一个“九”,从一“九”数起,二“九”、三“九”,一直数到九“九”为止:数九。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九尽寒尽。3.表示多次或多数:九霄。九泉。三弯九转。九死一生。4.姓。
流:1.液体移动:流水。流汗。流血。流泪。流程。流泻。流质。流水不腐。汗流浃背。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2.像水那样流动不定:流转(zhuǎn)。流通。流寇。流浪。流离。流散。流失。流沙。流露。流萤。3.传播:流言。流传。流芳。流弊。流毒。流行(xíng)。4.指江河的流水:河流。江流。溪流。激流。奔流。5.像水流的东西:气流。暖流。电流。6.向坏的方面转变:流于形式。7.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流放。流配。8.品类,等级:流辈。流派。9.指不正派:二流子。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物:1.东西;事物:动物。货物。物质。物尽其用。2.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物议。待人接物。3.内容;实质:言之有物。空洞无物。4.姓。
提到“九流人物”,很多人会联想到“不入流的小角色”,但这个词背后藏着什么故事?其实,“九流”原本指古代社会对职业阶层的划分,比如儒家、道家、医者、工匠等,后来逐渐演变为对边缘人群的笼统称呼。比如《水浒传》里的时迁,虽是偷鸡摸狗的“九流人物”,却在梁山聚义时屡建奇功——这说明身份标签未必能框定一个人的价值。
有人问:“为什么九流人物常被忽视?”这与社会对“主流”的执着有关。就像现代职场中,名校背景的员工更容易被看见,而半路出家的“野路子”往往要付出更多努力证明自己。但换个角度看,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早年当过乞丐和尚,正是这段“九流”经历,让他更懂民间疾苦,最终成就霸业。可见,起点高低未必决定终点。
再比如市井中的手艺人。修表师傅老张在胡同里守着小铺三十年,有人笑他“跟不上时代”,但当智能手表集体死机时,满城白领抱着机械表找他救命。这让我想到:所谓“九流”,可能只是尚未被时代重新定义的潜力股。当技术浪潮褪去,真正的手艺反而显出不可替代的价值。
有个值得思考的现象:近年来“非遗传承人”“民间艺术家”等称号兴起,本质上就是把曾经的“九流职业”重新正名。就像四川自贡的扎染匠人王大姐,二十年前被看作“染布工”,如今却被请进大学当客座讲师。这种转变告诉我们,评判体系在进化,关键是要守住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或许都当过“九流人物”。记得刚入行做文案时,甲方总把我们的创意批为“小学生作文”,但正是这些“不入流”的打磨,最终成就了爆款广告。所以别怕暂时被归在某个标签下,时间会把璞玉和瓦砾区分开来——前提是你要持续发光。
下次遇到被低估的人或事,不妨多问一句:“这个‘九流’里藏着什么宝藏?”就像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沉寂千年后终成人类瑰宝。世界需要不同的色彩,与其急着归类,不如保持开放心态,毕竟今天的非主流,可能就是明天的新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