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ǔ
  • dǐ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iǔ dǐng yī sī

成语解释:同千钧一发,比喻非常危急

成语出处:明 宋濂《同公塔铭》:“呜呼,贤首之宗不振久矣,凛乎若九鼎一丝之悬。”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定语;指十分危急的时刻

繁体字形:九鼎一絲

英文翻译:Jiudingyi

九鼎一丝的意思

九:1.八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从冬至起每九天是一个“九”,从一“九”数起,二“九”、三“九”,一直数到九“九”为止:数九。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九尽寒尽。3.表示多次或多数:九霄。九泉。三弯九转。九死一生。4.姓。

鼎:1.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的。2.比喻王位、帝业:定鼎。问鼎。3.大:鼎力。鼎言。4.锅。5.姓。6.正当;正在:鼎盛。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丝:1.蚕吐的像线的东西,是绸缎的原料。2.像丝的东西:粉丝。尼龙丝。3.形容极小,细微:丝毫。一丝不苟。4.市制长度、质量单位。10丝为1毫。

成语评论

九鼎一丝”这个成语,乍一听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它到底想表达什么?其实这个成语背后藏着古人观察生活的智慧。“九鼎”象征极重的分量,而“一丝”则代表极细微的东西,组合起来描述的是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比如我们常说:“谈判桌上的气氛像九鼎一丝,任何一句失言都可能让合作告吹”,这里就生动展现了关键场合的紧张感。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用“鼎”和“丝”这两个反差巨大的物件作比喻?这恰恰体现了汉语的造词精妙。古代祭祀用的青铜鼎重达数百斤,而蚕丝细到肉眼难辨,这种强烈对比让成语自带画面感。就像现在处理危机公关时,既要扛住舆论压力(九鼎),又要精准把握每个细节(一丝),这种状态用“九鼎一丝”来形容再合适不过。

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成语的应用场景比想象中更广泛。比如医生抢救危重病人时,既要快速决策又要谨慎操作,完全就是“九鼎一丝”的现代演绎。再比如高空走钢丝表演者,既要承受自身重量带来的压力,又要控制每一块肌肉的细微颤动,这种状态不正是成语的最佳注解吗?

值得思考的是,现代社会虽然不再用青铜鼎,但每个人都在经历自己的“九鼎一丝”时刻。去年负责公司上市项目时,我深刻体会到这种双重压力:既要保证信息披露的合规性(重如九鼎),又要处理小数点后四位的财务数据(细如发丝)。这种经历让我明白,关键时刻的从容不迫,往往建立在对轻重缓急的精准把控上。

观察发现,擅长处理“九鼎一丝”局面的人有个共同特点:他们像优秀的冲浪者,既能感知浪潮的力量,又能调整身体的平衡。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无数次应对危机的实践中磨炼出来的。就像消防员的日常训练,既要扛着沉重装备,又要练习在浓烟中摸索门把手——重量与精度的双重考验,造就了关键时刻的从容。

当我们在生活中遭遇类似挑战时,不妨换个角度思考:压力与细节并存的状态,恰恰是突破自我的契机。就像航天器发射前的倒计时,每个系统既要承受巨大载荷,又要确保百万个零件精准协作。这种“重”与“轻”的辩证关系,或许正是“九鼎一丝”留给现代人的启示:重大挑战中的细微把控,往往是成功的关键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