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ū
  • chē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ū fù wǔ chē

成语解释:富:丰富;五车: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渊博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真个胸中书富五车,笔下句高午古。”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学识渊博

繁体字形:書富五車

英文翻译:Shufu wuche

书富五车的意思

书:1.写字;记录;书写:书法。大书特书。振笔直书。2.字体:楷书。隶书。3.装订成册的著作:一本书。一部书。一套书。丛书。新书。古书。书店。4.书信:家书。书札。5.文件:证书。保证书。说明书。挑战书。白皮书。6.姓。

富:1.财产多(跟“贫、穷”相对):富裕。富有。富户。农村富了。2.使变富:富国强兵。富民政策。3.资源;财产:富源。财富。4.丰富;多:富饶。富于养分。5.姓。

五:1.四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姓。3.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见〖工尺〗。

车:[chē]1.陆地上有轮子的运输工具:火车。汽车。马车。一辆车。2.利用轮轴旋转的机具:纺车。滑车。水车。3.指机器:开车。车间。4.车削:车圆。车螺丝钉。5.用水车取水:车水。6.转动(多指身体):车过身来。7.姓。[jū]象棋棋子的一种。

成语评论

提到“书富五车”,许多人会联想到一个人藏书极多、知识渊博的形象。但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它的用法是否准确?举个例子,有人形容一位老教授“家中藏书堆积如山,真可谓书富五车”——这里的“书富五车”其实被误用了。实际上,成语原为“学富五车”,出自《庄子》,形容学问多到要用五辆马车才能装下。不过,若抛开典故的严谨性,如今用“书富五车”表达对知识积累的赞美,倒也算是一种生动的比喻。

那么问题来了:现代人是否还需要追求“书富五车”?在电子书盛行的年代,实体书的价值是否在消退?我曾参观过一位作家的书房,三面墙的书架上码放着泛黄的旧书,每本都有折角和批注。他随手抽出一本说:“电子书方便检索,但纸质书的触感能让人真正‘住’在文字里。”这种观点或许偏执,却道出了物质载体对思维的影响——当知识变得唾手可得时,深度思考反而成了稀缺品。

换个角度看,“五车”的概念早已被技术颠覆。一位程序员朋友的书房只有一台电脑,但他能通过代码调用全球图书馆的资源。这让我想到:知识的价值不在于占有多少载体,而在于能否建立连接与创造。就像古代学者需要背诵典籍,而现代人更需要培养信息筛选能力。当我们谈论“书富五车”时,本质上是在讨论对知识的敬畏之心——无论是竹简、纸张还是比特流,这种态度永远不会过时。

有趣的是,语言本身也在不断演变。如今用“书富五车”形容藏书丰富,虽不符合典故,却在社交媒体上获得新生命。就像年轻人说“破防”早已超出军事术语的范畴,语言总会在使用中获得意外生长。或许再过百年,“书富五车”真会成为被词典收录的新成语——毕竟语言本就是活着的河流,而使用者才是真正的造物主。

回到最初的问题:我们需要怎样的知识积累方式?答案或许藏在一则寓言里:有人问禅师如何选择书籍,禅师指着庭院说:“先看清哪片落叶需要拾起。”这句话给我的启发是,比起盲目追求数量,更重要的是构建属于自己的认知脉络。就像整理书房时,重要的不是书架有多满,而是每本书是否都曾在某个时刻点亮过思想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