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ū dú wǔ chē
成语解释:形容读书多、知识丰富。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書讀五車
英文翻译:be well read and learned
书:1.写字;记录;书写:书法。大书特书。振笔直书。2.字体:楷书。隶书。3.装订成册的著作:一本书。一部书。一套书。丛书。新书。古书。书店。4.书信:家书。书札。5.文件:证书。保证书。说明书。挑战书。白皮书。6.姓。
读:[dú]字的念法;读音:异读。“长”字有两读。[dòu]语句中的停顿。古代诵读文章,分句和读,极短的停顿叫读,稍长的停顿叫句,后来把“读”写成“逗”。现代所用逗号就是取这个意义,但分别句逗的标准不同。见〖句读〗。
五:1.四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姓。3.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见〖工尺〗。
车:[chē]1.陆地上有轮子的运输工具:火车。汽车。马车。一辆车。2.利用轮轴旋转的机具:纺车。滑车。水车。3.指机器:开车。车间。4.车削:车圆。车螺丝钉。5.用水车取水:车水。6.转动(多指身体):车过身来。7.姓。[jū]象棋棋子的一种。
“书读五车”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读书极多、学识广博。比如,古代科举考试中,一位考生因熟读经史子集而被考官赞为“书读五车,下笔如神”,最终高中状元。但问题来了:读这么多书,真的能直接转化为能力吗?其实未必——知识的消化与应用才是关键。
再举个现代例子:一位大学教授能轻松引用中外经典著作分析社会现象,学生评价他“书读五车的功力全藏在深入浅出的案例里”。这里隐含的核心问题是:信息爆炸的今天,单纯追求阅读量还有意义吗?我的观点是:筛选与深度思考比数量更重要,就像从五车书中提炼出一箱精华。
有人可能会问:“古人用‘五车竹简’衡量学识,放到现代还适用吗?”对比竹简时代,如今一册电子书就能装下古人一车的内容。但反过来说,现代人更需要警惕“虚假的五车”——刷完五百本畅销书,可能不如精读五本经典带来的思维升级。
观察现实会发现,真正厉害的人往往把“书读五车”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产品经理通过跨学科阅读设计出爆款App,医生结合医学文献与临床经验攻克疑难杂症。这种“知识迁移”的能力,或许才是这个成语在当代最生动的演绎。
最后想说,读书就像吃饭——重要的不是吃了多少斤粮食,而是吸收了多少营养。下次听到“书读五车”时,不妨多问一句:这些知识是堆在仓库里的竹简,还是已经点燃照亮前路的火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