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ù wéi yīn guò
成语解释:原因和结果相互联系,相互转化。
成语出处:韩振波《多余的人》:“老师教得十分尽力,希望他继承自己的事业,再攀艺术高峰;学生非常刻苦,进步之快超出教师的逆料。于是,二者互为因果。”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相辅相成
繁体字形:互為因果
英文翻译:reciprocal causation
互:1.“互”一般直接修饰单音节动词,修饰双音节动词只用于否定式。2.姓。
为:[wéi]1.做:有为。事在人为。敢作敢为。大有可为。2.充当:选他为代表。3.变成;成:一分为二。化为乌有。变沙漠为良田。4.是:十寸为一尺。5.姓。6.被(跟“所”字合用):这种艺术形式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7.常跟“何”相应,表示疑问或感叹:何以家为(要家干什么)?8.附于某些单音形容词后,构成表示程度、范围的副词:大为高兴。广为传播。深为感动。9.附于某些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气:极为重要。甚为便利。颇为可观。尤为出色。[wèi]1.帮助;卫护:为吕氏者右袒,为刘氏者左袒。2.表示行为的对象;替:为你庆幸。为人民服务。为这本书写一篇序。3.表示原因、目的:大家都为这件事高兴。为建设伟大祖国而奋斗。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
因:1.原故,原由,事物发生前已具备的条件:原因。因素。因果。病因。2.理由:因为(wéi)。因而。3.依,顺着,沿袭:因此。因之。因循(a.沿袭;b.迟延拖拉)。陈陈相因。
果:1.某些植物花落后含有种子的部分:果实。果品。果木。结果(a.结出果实;b.事情的结局或成效)。2.结局,与“因”相对:因果。成果。3.坚决:果决。果断。4.确实,真的:果真。如果。5.充实,饱足:果腹。6.姓。
“互为因果”这个词听着有点学术,但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是例子。比如“水涨船高”这个成语,河水上涨导致船的位置变高,反过来船的位置变高又让人更直观地感受到水位变化,两者互相推动。这里的水位和船高,就像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到底谁先谁后?其实关键不在于顺序,而在于它们如何互相影响。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小明努力学习,成绩变好了;成绩变好又让他更有学习动力,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时候“努力”和“成绩”就是互为因果的关系。有人可能会问:这和我们常说的“越努力越幸运”有什么区别?其实核心差异在于,互为因果强调的是双向作用,而不是单方向的“付出就有回报”。
另一个典型例子是成语“相辅相成”。比如团队合作中,成员的能力提升会带动团队整体水平,而强大的团队又会给个人创造更多成长机会。这就像健身时肌肉和力量的关系——肌肉量增加让你举得更重,举重训练反过来又刺激肌肉生长。
有意思的是,互为因果也可能走向负面。比如“恶性循环”这个说法,本质上就是互为因果的黑暗版本。熬夜导致状态差,状态差又让人工作效率低下不得不继续熬夜,这种互相拖累的模式相信很多人都深有体会。这时候就需要有意识地从任意一个环节切入打破循环。
我观察到现代人特别容易陷入“焦虑-拖延”的互为因果陷阱。焦虑让人无法开始行动,拖延又加剧焦虑感。要破解这种困局,最好的办法往往是从最小行动入手——哪怕只做五分钟,也能打断原有的负面循环链。
理解互为因果的价值在于,它能帮我们跳出线性思维的局限。下次遇到看似无解的问题时,不妨画个双向箭头问问自己:这两个因素会不会在互相喂养?找到那个你可以干预的节点,改变就会像推倒多米诺骨牌一样自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