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ǐng xiè mò shí
成语解释:见“井渫不食”。
成语出处:汉·王粲《登楼赋》:“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井渫莫食
英文翻译:Never eat well
井:1.从地面往下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洞壁多砌上砖石:水井。一口井。双眼井。2.形状像井的东西:矿井。油井。竖井。探井。渗井。天井。3.古制八家为一井,后借指人口聚居的地方或乡里:乡井。市井。井邑。背井离乡。4.二十八宿之一。5.姓。6.形容整齐:井然。井井有条。
渫:1.除去(污秽)。2.散发。3.同“泄”。
莫:[mò]1.不要:莫哭。2.没有,无:莫大。莫非。莫名其妙(亦作“莫明其妙”)。3.不,不能:莫如。莫逆。莫须有。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爱莫能助。4.古同“漠”,广大。5.姓。[mù]古同“暮”。
食:[shí]1.吃。特指吃饭:食肉。废寝忘食。2.吃的东西:面食。小鸡觅食。丰衣足食。3.供食用或调味用的:食糖。食盐。4.人所见到的日、月亏缺或完全看不到的现象:日食。月食。[sì]拿东西给人吃。[yì]用于人名,如郦食其(jī)(汉朝人)。
“井渫莫食”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用生活中的例子一解释就明白了。比如你花了一整天炖了一锅香气扑鼻的汤,结果家里人都吃饱了,没人来尝一口——这就是“井渫莫食”的感觉。它的核心意思是:好东西明明在那儿,却因为各种原因被冷落或忽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举个例子,公司里有个同事特别擅长数据分析,但领导总让他做整理表格的杂活。他的能力就像一口清理干净的井(井渫),但没人来“喝水”(莫食)。这时候可能需要主动沟通,或者寻找能展现价值的机会,才能打破僵局。
再比如现在很多小众品牌的产品,质量不输大牌,但消费者就是不知道。有个做手工皮具的朋友,他的产品皮质柔软、缝线工整,可店铺开了半年才卖出去三个包。这就像成语里说的,井水已经清澈见底,却没人来取用。后来他通过拍制作过程的短视频,才慢慢打开了市场。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怀才不遇”有什么区别?其实两者很像,但“井渫莫食”更强调事物本身已经准备好,只差被发现的机会。就像直播带货兴起前,很多地方特产再好也走不出县城。现在想想,那些最初尝试直播的农户,其实就是在给自己的“井”插上引路牌。
在我看来,这个成语提醒我们两件事:一是金子确实可能被埋没,但现代社会有了更多“铲子”可以挖宝,比如社交媒体、行业展会;二是作为“井水”本身,除了保持清澈,还要学会站在别人看得见的地方。就像我常跟做设计的朋友说,别光闷头画图,多发发作品集,你的才华值得被看见。
下次遇到好方案被搁置、好点子被忽略时,不妨想想这个成语。它既是对现实的客观描述,也暗含着解决问题的线索——或许只需要调整展示方式,或者换个更适合的舞台,清澈的井水总会等到口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