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ǐng
  • xiè
  • shí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ǐng xiè bù shí

成语解释:亦作“井渫莫食”。谓井虽浚治,洁净清澈,但不被饮用。比喻洁身自持,而不为人所知。语出《易·井》:“井渫不食,为我心恻。”王弼注:“渫,不停污之谓也。”孔颖达疏:“井渫而不见食,犹人修已全洁而不见用。”

成语出处:语出《易·井》:“井渫不食,为我心恻。”王弼注:“渫,不停污之谓也。”孔颖达疏:“井渫而不见食,犹人修已全洁而不见用。”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井渫不食

英文翻译:Not to eat well

井渫不食的意思

井:1.从地面往下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洞壁多砌上砖石:水井。一口井。双眼井。2.形状像井的东西:矿井。油井。竖井。探井。渗井。天井。3.古制八家为一井,后借指人口聚居的地方或乡里:乡井。市井。井邑。背井离乡。4.二十八宿之一。5.姓。6.形容整齐:井然。井井有条。

渫:1.除去(污秽)。2.散发。3.同“”。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食:[shí]1.吃。特指吃饭:食肉。废寝忘食。2.吃的东西:面食。小鸡觅食。丰衣足食。3.供食用或调味用的:食糖。食盐。4.人所见到的日、月亏缺或完全看不到的现象:日食。月食。[sì]拿东西给人吃。[yì]用于人名,如郦食其(jī)(汉朝人)。

成语评论

井渫不食”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它的意思其实很贴近生活。想象一下,你花了一整天把院子里的水井清理得干干净净,结果邻居们却宁愿去买瓶装水喝——这就是“井渫不食”,比喻好东西明明存在却被忽视。比如公司里有个同事总能提出创新方案,但每次开会时大家只顾着讨论老板的提议,这不就是现实版的“井渫不食”吗?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好东西反而容易被忽略?”这里藏着三个关键因素:认知惯性、信息传递效率和信任成本。就像小区门口新开了家物美价廉的面包店,但大家还是习惯去连锁品牌店排队,直到某天偶然尝试才发现“原来宝藏就在身边”。这种惯性思维让很多有价值的事物需要经历“被看见”的过程。

历史上有个经典案例:唐代诗人杜甫在世时,他的诗作就像那口清澈的井水,但直到宋代才被真正重视。这提醒我们,价值的显现可能需要时间沉淀。现代职场中也存在类似现象——我见过某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用业余时间开发的内部协作工具,起初无人问津,直到某次系统崩溃时,这个工具突然成了救命稻草。

面对“井渫不食”的困境,主动破局比被动等待更有效。就像去年我在社区发起的旧物交换活动,最初响应者寥寥,后来通过在电梯间张贴手绘海报、在业主群发使用案例,参与人数最终翻了五倍。这印证了一个道理:好东西不仅要有内在价值,还需要找到合适的“亮相”方式。

换个角度看,“井渫不食”的现象也给了我们重新审视环境的机会。当发现某个事物长期被冷落时,或许正是挖掘潜在价值的契机。就像前些年二手交易平台刚出现时,很多人觉得不靠谱,但现在已成为绿色生活的重要组成。被忽视的井水,终会等到懂得品鉴的人。

井渫不食的造句

  1. 造句 在封建社会,许多贤士常常慨叹自己井渫不食的命运。
  2. 造句 井渫不食,为我心侧;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
  3. 造句 中有云,井渫不食,为我心恻!渫南山的真意就在于心恻此界众生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