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ǐng rán yǒu tiáo
成语解释:犹言井井有条。
成语出处:宋·周密《癸辛杂识后集·修史法》:“凡本年之事有所闻必归此匣,分月日先后次第之,井然有条,真可为法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状语;指整齐
繁体字形:井然有條
英文翻译:in good order
井:1.从地面往下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洞壁多砌上砖石:水井。一口井。双眼井。2.形状像井的东西:矿井。油井。竖井。探井。渗井。天井。3.古制八家为一井,后借指人口聚居的地方或乡里:乡井。市井。井邑。背井离乡。4.二十八宿之一。5.姓。6.形容整齐:井然。井井有条。
然:1.对;不错:不以为然。2.指示代词。如此;这样;那样:不尽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3.然而:此事虽小,然亦不可忽视。4.副词或形容词后缀:忽然。突然。显然。欣然。飘飘然。5.又同“燃”。
有:[yǒu]1.存在:有关。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备无患。有目共睹。2.表示所属:他有一本书。3.表示发生、出现:有病。情况有变化。4.表示估量或比较:水有一丈多深。5.表示大、多:有学问。6.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有劳。有请。7.无定指,与“某”相近:有一天。8.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有夏。有宋一代。[yòu]古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条:[tiáo]1.植物的细长枝:枝条。柳条儿。荆条。2.泛称条形的东西:条子。面条儿。便(biàn)条儿。金条。铁条。3.细长的形状:条形。条纹。条案。条几(jī)。条凳。条幅(直挂的长条字画)。苗条。身条。4.项目,分项目的:条例。条令。条文。条陈(a.分条叙述;b.旧时向上级分条陈述的文件)。5.层次,秩序:条理。条贯。有条不紊。6.量词。[tiāo]挑取:“蚕月条叠”。
生活中,“井然有条”常用来形容那些安排得细致、逻辑清晰的事物。比如,一位家庭主妇整理衣柜时,按季节和颜色将衣物分类,抽屉里的袜子叠成统一大小,外套挂得整整齐齐——这时候邻居可能会夸她:“你家东西收拾得真是井然有条!”这种场景化的例子,让人瞬间联想到有序带来的舒适感。
为什么人们追求“井然有条”?举个职场中的例子:小张负责公司年会筹备,他提前三个月制定日程表,将场地布置、节目彩排、餐饮安排等任务拆分到每周,还预留了突发情况的应对方案。最终活动顺利举办,老板在总结会上特别提到:“这次成功全靠小张井然有条的计划。”可见,条理性不仅能提高效率,还能增强他人对执行者的信任。
有人可能会问:“井然有条等于死板吗?”其实不然。比如社区垃圾分类站,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对应不同垃圾类型,墙上贴着手绘流程图。这种设计既规范了行为,又通过视觉引导让居民轻松掌握规则。我曾在日本见过超市货架,商品按使用场景组合摆放,比如烧烤区同时陈列木炭、夹子和酱料——这种“隐性秩序”反而让购物体验更灵活高效。
从个人经验看,现代社会的信息爆炸让“井然有条”变得愈发重要。我的书桌曾堆满杂乱的文件,直到用透明文件夹分门别类贴上标签,才发现原来半小时能完成过去两小时的工作。但也要警惕过度追求整齐:有位朋友坚持每天花两小时整理电子相册,结果陷入“分类强迫症”。这说明,真正的井然有条应该是服务于目标,而非成为束缚。
观察城市治理同样能发现端倪。杭州地铁换乘站的导流围栏、上海医院推行的分时段预约挂号,都在用系统化思维解决复杂问题。有次台风天,看到志愿者提前将救灾物资按社区需求分箱打包,每个纸箱外标注户主姓名和必需品清单——这种预案中的秩序,往往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井然有条不是要把所有东西放进方格里,而是建立清晰的认知框架。就像拼图游戏,当你知道每块碎片的位置逻辑时,组装过程就会变得流畅而愉悦。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井井有条的态度或许能让我们在混乱中更快找到自己的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