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ǐng rán yǒu wù
成语解释:憬然:觉悟的样子。有所觉悟。
成语出处:《诗经 颂泮水》:“憬彼淮夷,来献其琛。”朱熹:“憬,觉悟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憬然有悟
英文翻译:Come to realize
憬:觉悟;醒悟:憬悟。憬然。
然:1.对;不错:不以为然。2.指示代词。如此;这样;那样:不尽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3.然而:此事虽小,然亦不可忽视。4.副词或形容词后缀:忽然。突然。显然。欣然。飘飘然。5.又同“燃”。
有:[yǒu]1.存在:有关。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备无患。有目共睹。2.表示所属:他有一本书。3.表示发生、出现:有病。情况有变化。4.表示估量或比较:水有一丈多深。5.表示大、多:有学问。6.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有劳。有请。7.无定指,与“某”相近:有一天。8.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有夏。有宋一代。[yòu]古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悟:了解;领会;觉醒:觉悟。若有所悟。恍然大悟。悟出一个道理。
“憬然有悟”这个成语,听着有点文绉绉的,但它描述的场景其实人人都经历过。比如你正在赶一份工作报告,突然盯着电脑屏幕一拍大腿:“原来这个数据问题出在分类方式上!”这时候同事可能会笑着问:“怎么突然开窍了?”你回一句:“刚才憬然有悟了!”大家瞬间心领神会。
有人问:这种顿悟是纯靠运气吗?其实不然。去年我帮邻居张姐调试路由器,试了十几种方法都不行。正准备放弃时,突然注意到电源插头松动的角度——原来接触不良的位置需要特定按压。这个发现看似偶然,实则是反复观察积累的结果。就像玩拼图,最后一块放对位置的瞬间,其实是前面几十块正确铺垫的必然。
最近有位大学生读者问我:“怎么判断自己是真的想通了,还是自以为是?”这个问题特别有意思。记得刚学编程时,我总以为理解了某个算法,但实际运行时总报错。直到有天深夜调试代码,突然发现变量作用域的关联性,那种“原来如此”的感受就像黑暗房间突然亮灯。真正的憬然有悟往往伴随着验证的可能性,就像解开数学题后能反向推导,这种闭环感骗不了人。
现代人常抱怨没时间深度思考,但有意思的是,很多突破性想法反而出现在非工作场景。上周在地铁上看到个中学生盯着物理题皱眉,列车穿过隧道时车窗忽明忽暗,他突然掏出草稿本写起来——光的折射原理给了他新思路。这让我想到,给大脑留白其实是在搭建认知的脚手架,那些看似不经意的瞬间,往往是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
最近读到神经科学研究,说人脑在放松状态时默认模式网络会更活跃,这可能解释了为什么洗澡、散步时容易迸发灵感。这倒不是说我们要刻意追求顿悟,而是像农人春种秋收,既要扎实耕耘,也要懂得适时休耕。保持开放的心态,当认知积累到临界质量,属于你的憬然有悟时刻自然会在转角处静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