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èn gǔ xīn wén
成语解释:亘古:从古代到现代。从古到今很少的事情。
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从来稀有,亘古新闻。”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指从古到今很少的事情
繁体字形:亙古新聞
英文翻译:Ancient news
亘:(空间上或时间上)延续不断:横亘。绵亘。亘古。
古:1.古代(跟“今”相对):远古。厚今薄古。2.经历多年的:古画。古城。这座庙古得很。3.具有古代风格的:古拙。古朴。4.真挚纯朴:人心不古。5.古体诗:五古。七古。6.姓。
新:1.刚出现的或刚经验到的(跟“旧、老”相对):新风气。新品种。新的工作岗位。2.性质上改变得更好的(跟“旧”相对):新社会。新文艺。粉刷一新。3.使变成新的:改过自新。一新耳目。4.没有用过的(跟“旧”相对):新笔。新锄头。这套衣服是全新的。5.指新的人或事物:尝新。以老带新。花样翻新。推陈出新。6.结婚的或结婚不久的:新女婿。新媳妇。7.新近;刚:我是新来的。这几本书是新买的。8.姓。
闻:1.听见:听而不闻。耳闻不如目见。2.听见的事情;消息:见闻。新闻。奇闻。3.有名望的:闻人。4.名声:令闻。秽闻。5.用鼻子嗅:你闻闻这是什么味儿?6.姓。
提到“亘古新闻”,许多人可能一愣:这到底是个成语,还是新造的词?其实这个说法巧妙融合了“亘古不变”和“新闻时效”的矛盾感,用来形容那些看似新鲜却带着历史重量的消息。就像上周某博物馆展出三千年前的青铜器铭文,考古学家发现这些文字竟记载着当时的物价波动——这算不算连接古今的“亘古新闻”?
为什么人们会被这类消息吸引?或许因为我们总在寻找时光的共通性。去年敦煌出土的汉代家书显示,某位戍边将士反复叮嘱弟弟“勿与邻人争地界”,这种家长里短的叮嘱穿越两千年依然鲜活。当现代人读到这些文字时,往往会心一笑:原来古人也在为相似的问题烦恼。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亘古新闻”的价值反而凸显。当短视频平台每天推送数百条即时资讯时,那些经过岁月沉淀的故事往往更具穿透力。云南某村保留的明代水利系统仍在灌溉农田,这个发现不仅登上学术期刊,还在社交媒体引发年轻人对传统智慧的讨论。时间在这里不是距离,反而成为验证价值的标尺。
有人质疑:过度关注旧闻是否会影响对现实的判断?其实关键在于视角选择。南宋时期的水利图志帮助现代工程师解决某地洪涝问题,这样的案例证明过去与当下始终在对话。就像拼图游戏,历史碎片往往能为现实困境提供意想不到的解题思路。
个人认为,所谓“亘古新闻”本质上是对时间维度的重新认知。在巴黎圣母院重建过程中,工匠们结合13世纪的建筑手稿与3D扫描技术,这种古今交融的工作模式或许才是我们对待历史应有的态度——既不必厚古薄今,也无需盲目求新,而是让不同时空的智慧持续碰撞出新的可能。
下次当你看到某条“旧闻新说”时,不妨多停留三秒。或许那些泛黄的故纸堆里,正藏着开启未来的钥匙。毕竟今天的热搜头条,百年后何尝不会成为另一代人眼中的“亘古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