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āo tóu jiē ěr
成语解释:交头:头挨着头;接耳:嘴挨着耳朵。头挨着头;嘴对着耳朵。指凑在一起低声说话。
成语出处:元 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大小三军,听吾将令,甲马不许驰骤,金鼓不许乱鸣,不许交头接耳,不许笑语喧哗。”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两个人凑近低声交谈
繁体字形:交頭接耳
英文翻译:lay one 's head to the level of sb . 's ear
交:1.把事物转移给有关方面:交活。交税。交公粮。把任务交给我们这个组吧。2.到(某一时辰或季节):交子时。明天就交冬至了。交九的天气。3.连接;交叉:交界。两直线交于一点。4.相连接的时间或地方:春夏之交。太行山在河北、山西两省之交。5.结交;交往:交朋友。建交。6.友谊;交情:绝交。一面之交。7.(人)性交;(动植物)交配:交媾。杂交。8.互相:交换。交流。交易。交谈。9.一齐;同时(发生):交加。交迫。交集。10.姓。11.同“跤”(jiāo)。
头:[tóu]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头。梳头。平头。分头。你的脸形留这种头不合适。3.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头。笔头儿。中间粗,两头儿细。4.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头儿。提个头儿。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啊!5.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头儿。蜡头儿。铅笔头儿。6.头目:李头儿。他是这一帮人的头儿。7.方面:他们是一头儿的。心挂两头。8.第一:头等。头号。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头车。头马。头羊。10.姓。[tou]1.(头儿)名词后缀。a)接于名词性词根:木头。石头。骨头。舌头。罐头。苗头。b)接于动词词根:念头。扣头。饶头。嚼头儿。看头儿。听头儿。c)接于形容词词根:准头。甜头儿。2.方位词后缀:上头。下头。前头。后头。里头。外头。
接:1.靠近;接触:邻接。接近。交头接耳。2.连接;使连接:接电线。接纱头。这一句跟上一句接不上。3.托住;承受:接球。书掉下来了,赶快用手接住。4.接受:接见。接待。接电话。接到来信。5.迎接:到车站接人。6.接替:接任。谁接你的班?7.姓。
耳:1.耳朵:耳聋眼花。耳闻目睹。2.形状像耳朵的东西:木耳。银耳。3.位置在两旁的:耳房。耳门。4.姓。5.而已;罢了:想当然耳。技止此耳。
你有没有注意过,当两个人在角落里凑近脑袋、压低声音说话时,周围的空气都会产生微妙变化?这种场景用「交头接耳」来形容再贴切不过。
比如在小学课堂上,后排同学突然弓着背凑向同桌,用课本挡着嘴说悄悄话。老师转身写板书时总会冷不丁冒出一句:「第三排注意纪律,不要交头接耳!」这时候全班都会下意识挺直腰板——其实大家都明白,那些压低声音传递的可能是「放学后去小卖部」的快乐约定。
有人问:这个成语为什么总带着点负面色彩?关键要看场合。在需要专注的环境里,比如会议室汇报时,同事间交头接耳可能干扰流程;但在朋友聚会时,这反而是亲密感的体现。就像上周咖啡馆里,我看见两个老太太挨着脑袋点评邻桌的穿搭,边说边笑的眼睛里闪着年轻人才有的调皮。
现代人用手机传消息这么方便,交头接耳会不会消失?我倒觉得这种肢体语言反而更珍贵了。试想公司茶水间里,同事用手半掩着嘴说「听说要发季度奖了」,这个动作本身就在传递信任感。毕竟有些话,就是要贴着耳朵说才够味。
不过要注意分寸感。上周去听讲座,前排观众持续十分钟的窃窃私语让后排听众直皱眉。这时候突然想起《红楼梦》里黛玉打趣宝玉「你们只管交头接耳,那些个典故我可都听见了」,原来两百年前的人早就懂得:悄悄话是调味品,用多了反而败味。
仔细想来,这个成语最妙的是动作具象化。不需要「说话」「交流」这类抽象词,单是「头碰头」「耳连耳」的造型,就把那种欲言又止的神秘感刻画得活灵活现。下次在街角看见有人这样聊天,不妨留意他们的表情——或许能读到比语言更丰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