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ē ěr jiāo tóu
成语解释:接耳:嘴凑近耳朵;交头:头靠着头。形容靠得很近,低声交谈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2回:“便是那些服侍的,无不一个个接耳交头,颂扬赞赏。”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两人凑近低语
繁体字形:接耳交頭
英文翻译:Ear joint
接:1.靠近;接触:邻接。接近。交头接耳。2.连接;使连接:接电线。接纱头。这一句跟上一句接不上。3.托住;承受:接球。书掉下来了,赶快用手接住。4.接受:接见。接待。接电话。接到来信。5.迎接:到车站接人。6.接替:接任。谁接你的班?7.姓。
耳:1.耳朵:耳聋眼花。耳闻目睹。2.形状像耳朵的东西:木耳。银耳。3.位置在两旁的:耳房。耳门。4.姓。5.而已;罢了:想当然耳。技止此耳。
交:1.把事物转移给有关方面:交活。交税。交公粮。把任务交给我们这个组吧。2.到(某一时辰或季节):交子时。明天就交冬至了。交九的天气。3.连接;交叉:交界。两直线交于一点。4.相连接的时间或地方:春夏之交。太行山在河北、山西两省之交。5.结交;交往:交朋友。建交。6.友谊;交情:绝交。一面之交。7.(人)性交;(动植物)交配:交媾。杂交。8.互相:交换。交流。交易。交谈。9.一齐;同时(发生):交加。交迫。交集。10.姓。11.同“跤”(jiāo)。
头:[tóu]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头。梳头。平头。分头。你的脸形留这种头不合适。3.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头。笔头儿。中间粗,两头儿细。4.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头儿。提个头儿。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啊!5.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头儿。蜡头儿。铅笔头儿。6.头目:李头儿。他是这一帮人的头儿。7.方面:他们是一头儿的。心挂两头。8.第一:头等。头号。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头车。头马。头羊。10.姓。[tou]1.(头儿)名词后缀。a)接于名词性词根:木头。石头。骨头。舌头。罐头。苗头。b)接于动词词根:念头。扣头。饶头。嚼头儿。看头儿。听头儿。c)接于形容词词根:准头。甜头儿。2.方位词后缀:上头。下头。前头。后头。里头。外头。
“接耳交头”这个成语听起来像是“交头接耳”的变体?其实两者意思相近,都形容人凑近小声说话。比如课堂上,老师刚转身写板书,后排同学立刻接耳交头,讨论昨晚的球赛结果。这时候老师突然点名:“刚才谁在下面说悄悄话?”全班瞬间鸦雀无声。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偷偷说话”的场景为什么需要用成语描述?其实成语能精准传递画面感。比如公司开会时,老板宣布要裁员,几个同事立刻低头接耳,手指在桌下飞快打字拉小群——这种紧张又隐蔽的交流,用“接耳交头”比直白描述更生动。
生活中这样的场景随处可见。地铁里两个女生凑近耳语,突然爆发出压抑的笑声;菜市场大妈们边挑菜边压低声音分享家长里短。这些碎片化的瞬间,用成语概括反而比长篇描写更有韵味。
不过要注意使用场合。正式文件中说“双方代表接耳交头”会显得不专业,但小说里写“月光下恋人接耳交头说着情话”,就能让读者脑补出浪漫画面。这让我想到:语言就像调料,放对地方才能提味。
有人认为数字时代面对面私语变少了,但这个成语的生命力反而更强。视频会议时同事在聊天框疯狂私聊,和现实中交头接耳本质上没区别。有趣的是,现在连表情包都在模仿这个动作——两个卡通小人脑袋靠在一起,头顶飘着对话框。
最后分享个观察:当人们接耳交头时,身体会自然形成屏障。有人用手遮嘴,有人把文件竖起来当盾牌。这种肢体语言和成语搭配使用,能让描写更有层次感。下次写故事时,不妨试试这种“立体化”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