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āo qià wú xián
成语解释:洽:协商;嫌:猜疑。指双方密切协作,相互信任
成语出处:唐·韩愈《顺宗实录》第一卷:“于父子之间慈孝,交洽无嫌。”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用于双方关系等
繁体字形:交洽無嫌
英文翻译:There's no disrespect for friendship
交:1.把事物转移给有关方面:交活。交税。交公粮。把任务交给我们这个组吧。2.到(某一时辰或季节):交子时。明天就交冬至了。交九的天气。3.连接;交叉:交界。两直线交于一点。4.相连接的时间或地方:春夏之交。太行山在河北、山西两省之交。5.结交;交往:交朋友。建交。6.友谊;交情:绝交。一面之交。7.(人)性交;(动植物)交配:交媾。杂交。8.互相:交换。交流。交易。交谈。9.一齐;同时(发生):交加。交迫。交集。10.姓。11.同“跤”(jiāo)。
洽:1.和睦;相互协调一致:融洽。意见不洽。2.商量;接洽:洽借。洽妥。面洽。3.广博;周遍:博识洽闻。
无:[wú]1.没有(跟“有”相对):从无到有。无产阶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不:无论。无须。3.不论: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4.同“毋”。5.姓。[mó]见【南无】。
嫌:1.嫌疑:避嫌。涉嫌。2.嫌怨:前嫌。挟嫌。3.厌恶;不满意:讨人嫌。嫌贫爱富。大家都嫌他脾气太急。内容不错,文字略嫌啰唆。
“交洽无嫌”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它其实讲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时那种毫无隔阂的状态。比如,同事之间讨论方案,有人直接说“我觉得这个思路有问题”,其他人不仅不生气,反而认真分析问题所在,最后一起优化方案——这就是典型的“交洽无嫌”。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因为大家的目标一致,且彼此信任。
比如小区里组织垃圾分类活动,邻居们分工时有人主动说“我周末有空,可以多负责两天”,其他人也纷纷响应,没人计较谁干多干少。这时候可能会问:为什么大家能这么自然配合?答案很简单:当共同利益大于个人得失时,摩擦自然消失。这种氛围下,“交洽无嫌”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有人可能会疑惑:现实里真有这样的理想状态吗?举个例子,朋友合伙开餐馆,一个负责采购,一个管后厨,账目公开透明。遇到食材涨价,采购的兄弟主动垫钱,后厨的伙伴立刻说“下个月从我分红里扣”。这种默契不是靠制度约束,而是长期积累的信任感在支撑。个人认为,这种关系的关键在于“主动让渡计较”——你退半步,我让一分,空间就出来了。
再比如家庭场景,孩子想换专业,父母一开始反对,但听完孩子的职业规划后说:“虽然不懂你的选择,但我们支持你试试”。这种跨越代沟的理解,本质上也是“交洽无嫌”的体现。它不需要完全认同,而是允许差异存在的同时保持沟通畅通。就像疏通河道,水流自然顺畅。
职场新人常担心提意见会被排挤,但真正健康的团队反而会鼓励表达。比如实习生指出流程漏洞,主管当场采纳建议并调整方案。这种情况下,资历深浅不再是障碍,专注解决问题的心态消解了层级差异。这让我想起一句话:好的合作就像齿轮咬合,不需要润滑油也能运转——因为结构本身已经严丝合缝。
说到底,“交洽无嫌”不是要求所有人变成完人,而是创造一种“容错”的环境。就像打篮球时传球失误,队友不会埋怨而是立刻回防。这种氛围下,人们更愿意坦诚交流而非隐藏矛盾。当信任足够坚固时,偶尔的摩擦反而会成为深化关系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