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rén duō zuǐ zá
成语解释:杂:杂乱,多种多样。谈论的人多,说法多种多样。也指在场的人多,七嘴八舌。
成语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闺臣恐人多嘴杂,说话不便,即同良箴,红蕖,紫绡另在一房居住。”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人多嘴雜
英文翻译:agreement is difficult if there are too many people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多:1.数量大(跟“少、寡”相对):多年。多种多样。多才多艺。多快好省。2.超出原有或应有的数目;比原来的数目有所增加(跟“少”相对):这句话多了一个字。你的钱给多了,还你吧。3.过分的;不必要的:多心。多嘴。多疑。4.(用在数量词后)表示有零头:五十多岁。两丈多高。三年多。5.表示相差的程度大:他比我强多了。这样摆好看得多。6.姓。7.用在感叹句里,表示程度很高:你看他老人家多有精神!。这问题多不简单哪!8.指某种程度:无论山有多高,路有多陡,他总是走在前面。有多大劲使多大劲。
嘴:1.口的通称:张嘴。闭嘴。2.(嘴儿)形状或作用像嘴的东西:瓶嘴儿。茶壶嘴儿。烟嘴儿。3.指说的话:嘴甜。别多嘴。
杂:1.多种多样的:复杂。杂色。杂技。他看的书很杂,哪方面的都有。2.正项以外的;正式的以外的:杂费。杂项。杂牌儿。3.混合在一起;掺杂:夹杂。他杂在人群中混进了城。草丛中还杂有粉红色的野花。
“人多嘴杂”这个成语到底在说什么?举个例子:家庭聚会上讨论去哪儿旅游,爷爷奶奶想逛古镇,父母提议爬山,孩子嚷嚷着去游乐园。这时候舅舅一拍桌子:“人多嘴杂,再吵下去天都黑了!”——你看,当参与意见的人太多,反而容易陷入混乱。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想象公司开会讨论新项目,十个部门各说各的诉求。有人关注成本控制,有人强调用户体验,还有人坚持技术革新。这时候项目经理发现:每个建议单独看都有道理,但糅合在一起就像打翻的颜料盘。这种场景恰恰印证了"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困境。
难道人多就一定坏事吗?其实未必。某社区改造方案征集时,居民们起初七嘴八舌意见分歧。但当组织者把建议分类整理,发现"增加健身器材"获得82%支持率,"拓宽人行道"也有75%赞同。原来在看似嘈杂的声音里,藏着真正的民意金矿。
我常观察到一个有趣现象:互联网时代的线上讨论尤其容易陷入"人多嘴杂"的漩涡。某个热点事件下,成千上万条评论如潮水般涌来,但仔细看会发现,核心观点其实就集中在三五个维度。这时候需要的不是堵住嘴巴,而是架设筛选信息的漏斗。
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有个小窍门值得分享:在团队决策时设立"观点收集期"和"决策沉淀期"。前三天鼓励畅所欲言,后两天只允许基于已有建议的优化补充。这个方法既能避免持续扯皮,又能保证多元声音被听见,就像先把各种食材备齐,再慢慢熬制高汤。
说到底,"人多嘴杂"本身是中性的客观现象。它像面镜子,照出的是群体沟通机制的成熟度。下次遇到七嘴八舌的场面,不妨先深呼吸,记住嘈杂背后涌动着参与的热情。毕竟,比起鸦雀无声的一言堂,这种甜蜜的烦恼更接近真实的生活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