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én
  • shí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rén fú yú shí

成语解释:浮:超过,多余。食:指俸禄。原指人的才能超过所得的俸禄。后比喻人员太多超过了工作的需要。亦作“人浮于事”。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人多事少

繁体字形:人浮于食

英文翻译:have more hands than needed

人浮于食的意思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浮:1.停留在液体表面上(跟“沉”相对):浮萍。油浮在水上。浮云。脸上浮着微笑。2.在水里游:他能一口气浮到对岸。3.在表面上的:浮土。浮雕。4.可移动的:浮财。5.暂时的:浮记。浮支。6.轻浮;浮躁:他人太浮,办事不踏实。7.空虚;不切实:浮名。浮夸。8.超过;多余:人浮于事。浮额。9.姓。

于:1.a)在:她生于1949年。来信已于日前收到。黄河发源于青海。b)向:问道于盲。告慰于知己。求救于人。c)给:嫁祸于人。献身于科学事业。d)对;对于:忠于祖国。有益于人民。形势于我们有利。e)自;从:青出于蓝。出于自愿。f)表示比较:大于。少于。高于。低于。g)表示被动:见笑于大方之家。2.后缀。a)动词后缀:合于。属于。在于。至于。b)形容词后缀:勇于负责。善于调度。易于了解。难于实行。“於”3.姓。

食:[shí]1.吃。特指吃饭:食肉。废寝忘食。2.吃的东西:面食。小鸡觅食。丰衣足食。3.供食用或调味用的:食糖。食盐。4.人所见到的日、月亏缺或完全看不到的现象:日食。月食。[sì]拿东西给人吃。[yì]用于人名,如郦食其(jī)(汉朝人)。

成语评论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饭桌上摆满了菜,可吃饭的人却只有两三个?这时候大家可能打趣说“人少菜多,吃不完浪费”。但如果反过来呢?比如十个人抢一碗饭,会发生什么?这就是“人浮于食”传递的警示——当人的数量远超资源供给时,系统就会失衡。

举个例子更直观:某创业团队账上只剩50万资金,却养着30人的豪华团队。市场部小王拿着精美方案找财务批款,得到的回复是:“咱们现在就像用一袋米喂十头牛,得先解决温饱问题。”这里既点明了资源短缺的困境,又暗含“先保生存再求发展”的务实思维。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僧多粥少”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视角差异。“僧多粥少”强调资源总量不足,而“人浮于食”更侧重人员与资源的结构性错配。就像住民宿时发现十个游客挤在两张床的房间里,不是床的问题,而是分配机制需要优化。

现代职场中也常见类似现象。朋友所在的教育机构曾同时启动六个新项目,每个项目组都喊着缺人手。结果半年后发现:三个项目组重复开发同类课程,两个项目因定位模糊半途而废。这种“虚假繁荣”本质上就是“人浮于食”的变种——资源被稀释在太多方向,最终哪个都做不扎实。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在家庭场景同样适用。亲戚家的双胞胎今年同时考上大学,本是喜事却让父母犯了难:原本预备的大学基金只够一个孩子的开销。这就像精心准备的双人套餐突然要分给四个食客,不得不重新规划每道菜的分量。这时候需要的不是减少菜品,而是调整用餐顺序——或许先保证主食,甜点可以后续补上。

当面对“人浮于食”的困局时,我常想起外婆的智慧:她总能把有限的食材变成丰盛的家宴。秘诀在于分清主次——把好肉用在刀刃上,边角料熬成高汤,就连萝卜皮都能腌成爽口小菜。这种资源重组思维,或许正是破解困局的关键钥匙。

下次看到地铁早高峰的人潮,或是购物节快递堆积如山的仓库,不妨想想这个成语。它提醒着我们:无论是管理团队还是规划生活,都要像烹饪高手那样,既懂得计算食材分量,更擅长调配火候节奏。毕竟,让每个人都能分到恰到好处的热汤饭,才是可持续发展的真谛。

"人浮于食"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