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rén yān chóu mì
成语解释:指某地方人口很多。
成语出处:清 刘鄂《老残游记》第二回:“到了鹊华桥,才觉得人烟稠密,也有挑担子的,也有推小车子的。”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某地方人口很多
繁体字形:人煙稠密
英文翻译:densely populated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烟:1.物质燃烧时所产生的气状物:冒烟。2.像烟的东西:烟雾。3.烟气刺激:烟了眼睛。4.烟草或烟草的制成品:烟叶。吸烟。
稠:1.多而密:人稠地窄。2.浓:稠粥。
密:1.事物之间距离近;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小(跟“稀、疏”相对):密植。稠密。紧密。严密。这一带的树长得太密了。2.关系近;感情好:密友。亲密。3.精致;细致:细密。精密。4.秘密:密电。密谈。密约。机密。保密。5.姓。
提到“人烟稠密”,你脑海中会浮现怎样的画面?比如上海的南京路步行街,周末人群摩肩接踵,霓虹灯下尽是攒动的人头;或是春节前的火车站,提着大包小包的旅客挤满候车大厅,连找个落脚的空隙都困难——这正是“人烟稠密”最生动的写照。
这个成语适合用在哪些场景?举个例子,旅游攻略里写到杭州西湖断桥,可以说:“节假日千万别自驾前往,断桥一带人烟稠密,光是排队进停车场就得耗上一小时。”这里既点明了拥挤程度,又暗示了提前规划行程的重要性。
有人可能会问:“人烟稠密和车水马龙有什么区别?”前者侧重静态的人口密度,比如形容居民区“老旧小区虽然人烟稠密,但邻里关系格外热络”;后者强调动态的繁忙景象,更适合描述交通枢纽或商业区,像“晚高峰的国贸桥下车水马龙,尾灯连成红色长河”。
我个人观察发现,新媒体文案中这个成语正在复苏。某网红火锅店推文写道:“藏在观音桥巷子里的三十年老店,别看门脸不起眼,每天傍晚准时变得人烟稠密。”这种反差感既保留了成语的韵味,又贴合年轻群体的表达习惯。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时要避免刻板印象。与其笼统地说“印度人烟稠密”,不如具体描述:“孟买的达拉维贫民窟,两平方公里内居住着百万人口,晾衣绳在头顶交错成网,孩童嬉戏声从每个缝隙里溢出来。”这样既准确传达人口密度,又赋予画面真实质感。
当描写都市生活时,可以尝试新旧对比:“陆家嘴的玻璃幕墙大厦间,早晚高峰的地铁口永远人烟稠密,而拐进两条马路后的弄堂里,阿婆们仍保持着坐在藤椅上择毛豆的习惯。”这种写法既突出现代化进程,又保留了城市的人文肌理。
说到底,这个四字成语就像个多面棱镜。它既能映照出市井生活的蓬勃生机,也可能折射出资源分配的现实难题。下次提笔描写热闹场景时,不妨让它为文字增添几分历史的厚重感与空间的立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