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fù zhū yī jù

成语解释:炬:火把。一把火全部烧了。同“付之一炬”。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四十六回:“在这许多名片里面,捡出一张,上写着颜轶回,……其余都付诸一炬。”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表示野蛮残暴

繁体字形:付諸一炬

英文翻译:commit a paper to the flames

付诸一炬的意思

付:1.交给:交付。托付。付表决。付诸实施。付之一炬。尽付东流。2.给(钱):付款。支付。3.姓。4.同“副2”。

诸:1.众;许多:诸位。诸君。诸侯。诸子百家。2.姓。3.“之于(於)”或“之乎”的合音:付诸实施(=之于)。数易其稿,而后公诸社会(=之于)。有诸(=之乎)?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炬:1.火把。也指用火烧:火炬。付之一炬。2.烛:蜡炬。

成语评论

付诸一炬”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用一把火烧掉”,通常用来形容事物被彻底毁灭。比如有人可能会问:“这个词只能用在火灾场景吗?”其实不然。比如历史上著名的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烧毁,人们会说“百年园林付诸一炬”,但职场中也能用这个成语——比如“他熬夜写的方案被老板全盘否定,半年的心血仿佛付诸一炬”。

有个真实案例:某创业者辛苦研发三年的产品,因技术漏洞被黑客攻击,用户数据全部丢失。他接受采访时说:“这场意外让我明白,付诸一炬的不仅是服务器,更是对完美主义的执着。”这里既符合字面含义,又延伸出“打破固有思维”的深层意义。可见成语使用场景远比想象中丰富。

有人可能会好奇:“这个词和‘前功尽弃’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破坏的彻底性。比如考试失利不算“付诸一炬”,但如果是考卷被烧毁导致成绩作废,用这个词就贴切。我遇到过邻居家孩子画了三个月的参赛作品被野猫打翻油灯烧毁,家长安慰说“就当给艺术热情添把火”,这种化遗憾为动力的态度,倒是让成语多了几分哲思。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社会“付诸一炬”有了新解读。某科技博主曾调侃:“手机掉进火锅的瞬间,我收藏的表情包都付诸一炬,但火锅店WiFi让我重获新生。”这种黑色幽默的用法,既保留原意又符合当代语境。个人认为,这个成语自带凤凰涅槃的隐喻——毁灭往往孕育着重生的可能。

最后留个思考题:当你精心栽培的盆栽被台风连根拔起,会说“付诸一炬”吗?其实用“毁于一旦”更准确,因为“炬”特指火源。语言就像活水,既需要遵循河道,也能开辟新径。下次遇到重大挫折时,或许可以想想:这把火能不能烧出新的可能性?

付诸一炬的造句

  1. 造句 故事从亚历山大图书馆被付诸一炬开始.
  2. 造句 我们应该听取这些事后的评论,然后像哲学家大卫休姆对待迷信的态度那样:将它们付诸一炬。
  3. 造句 这杜大才子果然才学惊人,就凭这首诗,我这儿以前留下的那些名家手笔,基本上就都可以付诸一炬了。
  4. 造句 对于这种没有什么油水的小村子,盗贼们很快就失去了兴趣,再杀光了所有人并且将村子付诸一炬之后就离开了。
  5. 造句 即便如此,也听得严实脸色潮红,特别当他知道整个黄家都付诸一炬之后,更是大呼痛快。
  6. 造句 所以林荣嘉并不担心孔融会突围,更不担心他会把城里那堆得比城墙还高的粮食付诸一炬。
  7. 造句 而相反的,本已功成名就的他,又会被一个诺纳尔火球术将所有的荣耀付诸一炬,这一切都与力量无关,是多变的命运,赋予这个种族的青睐。
  8. 造句 想到这事闹这么大动静,想掩人耳目是不可能了,官府到来只是在眨眼之间,还是赶快离开这块是非之地为妙,离去之时阿风呢顺手将彭府付诸一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