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fú fú là là

成语解释:

成语出处: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

繁体字形:伏伏腊腊

英文翻译:Fuvlara

伏伏腊腊的意思

伏:1.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趴:伏案。伏在桌子上。2.低下去:起伏。此起彼伏。3.隐藏:潜伏。伏击。昼伏夜出。4.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伏天:入伏。初伏。三伏天。每伏十天。5.屈服;低头承认;被迫接受:伏诛。6.使屈服;降伏:降龙伏虎。7.姓。8.伏特的简称。1安的电流通过电阻为1欧的导线时,导线两端的电压是1伏。

伏:1.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趴:伏案。伏在桌子上。2.低下去:起伏。此起彼伏。3.隐藏:潜伏。伏击。昼伏夜出。4.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伏天:入伏。初伏。三伏天。每伏十天。5.屈服;低头承认;被迫接受:伏诛。6.使屈服;降伏:降龙伏虎。7.姓。8.伏特的简称。1安的电流通过电阻为1欧的导线时,导线两端的电压是1伏。

腊:[là]1.古代在农历十二月里合祭众神叫做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2.冬天(多在腊月)腌制后风干或熏干的(鱼、肉、鸡、鸭等):腊肉。腊鱼。腊味。3.姓。[xī]干肉。

腊:[là]1.古代在农历十二月里合祭众神叫做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2.冬天(多在腊月)腌制后风干或熏干的(鱼、肉、鸡、鸭等):腊肉。腊鱼。腊味。3.姓。[xī]干肉。

成语评论

嘿,老铁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挺有意思的成语——“伏伏腊腊”。先说句大实话,这词儿乍一听像不像在形容老腊肉?但别急着下结论,它其实是用来形容天气闷热到让人喘不过气的状态,比如“三伏天里太阳毒辣,空气黏糊糊的,真叫一个伏伏腊腊”。你品,你细品,是不是立马感受到那种湿热难耐的感觉了?

这时候可能有人要问:“伏伏腊腊和‘热浪滚滚’有啥区别?”问得好!简单来说,“热浪滚滚”更偏重温度高,而“伏伏腊腊”还带着湿度大、气压低的窒息感。举个栗子,就像南方的梅雨季,衣服晾三天还潮乎乎的,那才叫真正的伏伏腊腊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到个生活场景。比如你正赶着写方案,空调突然罢工,电脑发烫得像烤红薯,这时候抹了把额头的汗,脱口而出一句:“这伏伏腊腊的天,真是要命!”你看,用对成语是不是比单纯说“好热”生动多了?

不过说真的,这成语现在用得少了,我倒觉得怪可惜的。要我说啊,语言就像调味料,用得妙才能让表达更有滋味。比方说形容职场压力,可以说:“最近项目进度压得人伏伏腊腊的,得赶紧透口气。”这么一比方,是不是连精神层面的闷堵感都传达到了?

最后给大伙儿提个醒:遇到伏伏腊腊的天气,记得多喝水、少暴晒;碰上伏伏腊腊的处境,不妨停一停、缓口气。生活嘛,本来就是张弛有度的艺术。下次遇到类似的场景,不妨把这成语掏出来用用,保准让人眼前一亮!

"伏伏腊腊"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