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uì zhě bù máng
成语解释:行家对自己熟悉的事,应付裕如,不会慌乱。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1卷:“公子会者不忙,将铁棒架住。”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會者不忙
英文翻译:Not busy with the meeting
会:[huì]1.聚合;合在一起:会合。会齐。会诊。会审。2.见面;会见:会面。会客。昨天没有会着他。3.有一定目的的集会:晚会。舞会。开会。报告会。晚上有一个会。4.某些团体:工会。妇女联合会。5.庙会:赶会。6.民间朝山进香或酬神求年成时所组织的集体活动,如香会、迎神赛会等。7.民间一种小规模经济互助组织,入会成员按期平均交款,分期轮流使用。8.主要的城市:都会。省会。9.时机:机会。适逢其会。10.应当:长风破浪会有时。11.理解;懂得:体会。误会。心领神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12.熟习;通晓:会英文。会两出京戏。13.助动词。表示懂得怎样做或有能力做(多半指需要学习的事情):我不会滑冰。这孩子刚会走路,还不大会说话。14.助动词。表示擅长:能说会道。会写会画的人倒不太讲究纸的好坏。15.助动词。表示有可能实现:他不会不来。树上的果子熟了,自然会掉下来。16.付账:会账。我会过了。17.见〖会儿〗、〖会子〗。[kuài]总计:会计。
者:1.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形容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强者。老者。作者。读者。胜利者。未渡者。卖柑者。符合标准者。2.用在某某工作、某某主义后面,表示从事某项工作或信仰某个主义的人:文艺工作者。共产主义者。3.用在“二、三”等数词和“前、后”等方位词后面,指上文所说的事物:前者。后者。二者必居其一。两者缺一不可。4.用在词、词组、分句后面表示停顿:风者,空气流动而成。5.用在句尾表示希望或命令的语气(多见于早期白话):路上小心在意者!6.姓。7.指示代词。义同“这”(多见于早期白话):者番。者边。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忙:1.事情多,不得空(跟“闲”相对):繁忙。这几天很忙。忙里偷闲。2.急迫不停地、加紧地做:你近来忙些什么?。他一个人忙不过来。
“会者不忙”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玄乎,但说白了就是“懂行的人不慌”。比如老张修电脑,别人急得满头大汗,他三两下就搞定了,还笑眯眯说:“这毛病常见,换根线就行。”这就是典型的“会者不忙”——技术到位了,问题自然变简单。
有人可能会问:为啥熟练的人反而更轻松?其实关键在“经验积累”。就像学骑车,新手怕摔死死抓把手,老手却能单手骑车看风景。不是老手胆子大,而是身体早就记住了平衡的诀窍。
再举个生活例子:新手妈妈半夜喂奶像打仗,冲奶粉都怕烫着孩子;二胎妈妈闭着眼睛都能单手调水温。这差距不是智商高低,纯粹是重复练习带来的肌肉记忆。“会者不忙”的秘诀,就是把陌生变熟悉的过程。
不过我觉得,“不忙”不只是技术问题,更是心态修炼。见过急诊科医生抢救病人吗?他们动作快得像闪电,但呼吸节奏都不带乱的。这种“忙而不乱”的境界,靠的是专业训练+心理素质双重加持。普通人遇到突发状况,不妨先深呼吸三秒,假装自己是个“会者”,说不定真能稳住阵脚。
最后说句实在话:这世上没有天生的“会者”。那些看起来从容的人,哪个不是从手忙脚乱阶段熬过来的?就像网红大厨切土豆丝,人家练废的土豆够装一卡车。所以别光羡慕别人淡定,找准方向坚持练,早晚你也能成为别人眼里“不忙”的那个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