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kuà zhě bù xíng
成语解释:跨:跨步前进。跨步前进的人不能走长路。比喻急于求成的人,难以持之以恒
成语出处:春秋·楚·李耳《老子》第24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繁体字形:跨者不行
英文翻译:No crossing
跨:1.迈步越过:跨进大门。2.骑:跨上战马。3.越过界限:跨地区。跨年度。4.附在旁边的:跨院儿。
者:1.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形容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强者。老者。作者。读者。胜利者。未渡者。卖柑者。符合标准者。2.用在某某工作、某某主义后面,表示从事某项工作或信仰某个主义的人:文艺工作者。共产主义者。3.用在“二、三”等数词和“前、后”等方位词后面,指上文所说的事物:前者。后者。二者必居其一。两者缺一不可。4.用在词、词组、分句后面表示停顿:风者,空气流动而成。5.用在句尾表示希望或命令的语气(多见于早期白话):路上小心在意者!6.姓。7.指示代词。义同“这”(多见于早期白话):者番。者边。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行:[háng]1.行列:双行。杨柳成行。2.排行:您行几?。我行三。3.行业:内行。同行。在行。懂行。改行。各行各业。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状元。4.某些营业机构:商行。银行。车行。5.用于成行的东西:一行字。几行树。两行眼泪。[hàng]见〖树行子〗。[héng]见〖道行〗。[xíng]1.走:步行。人行道。日行千里。2.古代指路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指旅行或跟旅行有关的:行装。行程。行踪。西欧之行。4.流动性的;临时性的:行商。行营。5.流通;推行:行销。发行。风行。6.做;办:举行。执行。试行。行医。行不通。简便易行。行之有效。7.表示进行某项活动(多用于双音动词前):另行通知。即行查复。8.(旧读xìng)行为:品行。言行。罪行。兽行。9.可以:行,咱们就照这样办吧。算了,把事情说明白就行了。10.姓。
“跨者不行”这个成语,乍一听可能让人摸不着头脑。其实它出自《老子》六十四章,原句是“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后来被提炼为“跨者不行”,用来比喻做事急于求成反而达不到目的。
为什么说“跨大步反而走不远”?举个现代例子:小王刚入职就想半年内当上主管,于是同时接手五个项目,结果每个都漏洞百出。这种“跨大步”的思维就像登山时想三步并作两步走,看似快,实则容易滑倒。真正的职场进阶,需要像拼乐高那样,先搭稳底层模块。
笔者在创业时也犯过类似错误。2018年做知识付费平台,总想着要“三个月赶超行业龙头”,结果产品功能堆砌得像圣诞树,核心功能反而没打磨好。这让我明白:成长不是百米冲刺,而是精准的马拉松配速。就像种竹子,前四年只能长3厘米,第五年却每天长30厘米。
如何避免成为“跨者”?有个反常识的方法:主动给自己设置“减速带”。比如学编程时,与其贪多报七个线上课,不如每天花半小时死磕某个代码片段。这就像武侠小说里的“蹲马步”,看似笨功夫,实则是内功根基。我认识的数据分析师老张,就是靠着每天坚持解2道算法题,三年后薪资翻了三倍。
观察那些百年企业会发现,他们往往有“小步迭代”的智慧。日本某酱油品牌坚持百年只做三款产品,反而成了行业标杆。这种“少即是多”的哲学,在短视频当道的今天尤其珍贵。当我们被“三天学会Python”“月入十万副业”的广告轰炸时,更要记得:真正的能力提升,往往藏在那些不被算法推荐的枯燥日常里。
下次看到别人“弯道超车”时不必焦虑,不妨泡杯茶,翻开《道德经》再读读这句话。或许我们会发现,在这个推崇“快”的时代,懂得控制节奏反而是一种稀缺的智慧。就像古人说的:“缓步徐行,静水流深”,这八个字里藏着的,可能是应对不确定时代最好的生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