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ì qī rú jiāo
成语解释:形容情投意合,难舍难分。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七回:“徒闻似漆与如胶,利害场中忍便抛。”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十三回:“亲哥,我和你同心合意,似漆如胶,并不曾有半点儿差池,你为何今日有不瞅不睬之意?”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状语、定语;形容关系极为密切
繁体字形:佀漆如膠
英文翻译:Like glue
似:[sì]1.像;如同:似是而非。何其相似乃尔。2.副词。似乎;好像:似属可信。貌似有理。3.胜过;超过:人民的生活一天好似一天。[shì]〔似的〕助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动词性词语的后面,表示和某种事物、情况相像:瓢泼似大雨。飞也似跑去。像别人都不知道似。
漆:1.黏液状涂料的统称。涂在物体表面,干燥后形成坚韧的薄膜,有保护和装饰作用。分为天然漆和人造漆两类。2.把涂料涂在器物上:把大门漆成红色的。3.姓。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胶:1.某些具有黏性的物质,用动物的皮、角等熬成或由植物分泌出来,也有人工合成的。通常用来黏合器物,如鳔胶、桃胶、万能胶,有的供食用或入药,如果胶、阿胶。2.用胶粘:胶柱鼓瑟。镜框坏了,把它胶上。不可胶于成规。3.像胶一样黏的:胶泥。4.指橡胶:胶皮。胶鞋。胶布。5.姓。
“似漆如胶”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关系极其亲密,像胶和漆一样黏在一起分不开。比如,小明和小张从小学就是同桌,一起写作业、打球,连周末都要约着去图书馆,周围的人都说他俩“似漆如胶”。这时候你可能会问:这成语只能形容友情吗?当然不是!它还能用来描述爱情、亲情,甚至是合作关系。
再比如,王奶奶和李爷爷结婚五十年,每天早晨都要手牵手去公园散步。邻居们总开玩笑说:“你俩这感情,真是比胶水还牢!”这里用“似漆如胶”形容长久的婚姻关系再合适不过。那问题来了:用这个成语会不会显得夸张?其实只要双方确实有深厚的情感基础,用它反而能生动传递出那种难以分割的默契。
工作中也能见到类似场景。比如创业团队的三位合伙人,从零开始研发产品,吃住都在办公室,连讨论方案都能连续聊上八小时。这种不分你我的协作状态,用“似漆如胶”来形容团队的凝聚力,是不是比“团结”更有画面感?这时候有人可能会疑惑:关系太紧密会不会失去个人空间?这恰恰是成语的巧妙之处——它强调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紧密,而非现实中的过度捆绑。
个人觉得,“似漆如胶”之所以流传千年,是因为它抓住了人类对深度联结的本能渴望。在如今快节奏的社会里,能拥有这样一段彼此信任、互相扶持的关系,本身就是件值得珍惜的事。不过也要注意,再好的胶漆黏久了也可能板结,适时给关系留点呼吸的空间,或许能让亲密感更持久。
下次看到总是一起行动的朋友、默契十足的同事,或是相伴多年的夫妻,不妨用这个成语夸夸他们。毕竟,能被比作“胶和漆”的关系,本身就带着温暖的光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