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ǐ chá mín qíng
成语解释:体察:考查,观察。考察民间生活生产情况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裴度还带》:“上命差来此处歇马,体察民情。”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了解民间情况
繁体字形:軆詧民情
英文翻译:observe the people's condition
体:[tǐ]1.人、动物的全身:身体。体重。体温。体质。体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体能。体貌。体魄(体格和精力)。体育。体无完肤。2.身体的一部分:四体。五体投地。3.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体。主体。群体。4.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体。液体。体积。5.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文章的体裁,如“骚体”、“骈体”、“旧体诗”)。字体。6.事物的格局、规矩:体系。体制。7.亲身经验、领悟:体知(亲自查知)。体味。身体力行(xíng)。8.设身处地为人着想:体谅。体贴。体恤。9.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tī]〔体己〕a.家庭成员个人的私蓄的财物;b.亲近的,如“体己话”,亦作“梯己”。
察:1.仔细看;调查:观~|考~|~其言,观其行。2.(Chá)姓。
民:1.人民:国泰民安。为民除害。2.指某种人:藏民。回民。农民。渔民。牧民。居民。侨民。3.民间的:民歌。民谣。4.非军人;非军事的:拥军爱民。民航。民用。5.姓。
情:1.感情:热情。有情。无情。温情。2.情面:人情。讲情。托情。求情。3.爱情:情书。情话。谈情。4.情欲;性欲:春情。催情。发情期。5.情形;情况:病情。军情。实情。灾情。6.情理;道理:合情合理。不情之请。
什么是体察民情?简单说,就是了解普通人的生活状态。比如成语“体恤民情”,《后汉书》里说官员要“视民如伤”,意思是像照顾病人一样关心百姓。现在有些社区干部走访独居老人,主动帮修水管、换灯泡,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体察民情为什么重要?有个成语叫“与民同乐”,出自《孟子》。某地文旅局长去年穿着汉服直播,带网友逛夜市、吃小吃,结果当地旅游收入翻倍。这种接地气的互动,比坐在办公室看报表更能把握真实需求。
如何做到有效体察?有个妙招叫“微服私访”。某连锁餐饮老板每月抽两天当外卖骑手,发现配送路线设计不合理,后来调整后配送效率提升30%。这比开十场研讨会都管用,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
现代科技能帮忙吗?当然!有个成语叫“见微知著”。某市用大数据分析公交卡刷卡记录,发现郊区某站台每天凌晨5点就有大量通勤族等车,于是提前了首班车时间。这种技术+人情的组合拳,让城市治理更贴心。
个人觉得,体察民情不是作秀,关键要建立常态化机制。就像中医讲究“望闻问切”,持续观察才能对症下药。现在有些地方搞“代表联络站”,每周固定时间听群众吐槽,这种制度化的安排比突击检查更有生命力。
最后看个反向案例。成语“闭目塞听”形容不接触实际,某品牌曾推出高端矿泉水,定价30元却摆在城中村小卖部,结果三个月没卖掉一瓶。这个教训告诉我们:脱离群众真实消费场景的决策,注定要栽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