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ōng guò yú qiú
成语解释:供给的数量比需要的多。
成语出处: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凡物之所在市也,供过于求,则价格下落。”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用于人或商品
繁体字形:供過于裘
英文翻译:oversupply
供:[gòng]1.把祭品陈列在祖先、神佛的像或牌位前以示敬奉:案上供着水果。2.旧时祭祖先或求神拜佛用的祭品:上供。3.受审者口述案情。也指叙述案情的话或文字:供认。口供。[gōng]供给(jǐ);提供东西或条件给需要的人应用:供应。供参考。这间房子供厂长午间休息。
过:[guò]1.从一个地点或时间移到另一个地点或时间;经过某个空间或时间:过来。过去。过河。过桥。过年。过节。日子越来越好过了。2.从甲方转移到乙方:过户。过账。3.使经过(某种处理):过罗。过筛子。过滤。过淋。过磅。过秤。过油肉。过过数儿。4.用眼看或用脑子回忆:过目。把昨天的事在脑子里过了一遍。5.超过(某个范围和限度):过分。过期。过犹不及。树长得过了房。6.分子结构中有过氧基(—O—O—)结构的:过硫酸根(SO5-)。过氧化氢(H2O2)。7.探望;拜访:过访。8.去世:老太太过了好几天了。9.过失(跟“功”相对):过错。记过。勇于改过。10.传染:这个病过人。11.用在动词后,表示经过:走过广场。把他送过了桥。12.用在动词后,表示掉转方向:翻过一页。他回过头看了看。13.用在动词后,表示超过或胜过:我比不过你。一匹马比得过两头驴。[guo]1.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毕:吃过饭再走。杏花和碧桃都已经开过了。2.用在动词后,表示某种行为或变化曾经发生,但并未继续到现在:他去年来过北京。我们吃过亏,上过当,有了经验了。[guō]姓。
于:1.a)在:她生于1949年。来信已于日前收到。黄河发源于青海。b)向:问道于盲。告慰于知己。求救于人。c)给:嫁祸于人。献身于科学事业。d)对;对于:忠于祖国。有益于人民。形势于我们有利。e)自;从:青出于蓝。出于自愿。f)表示比较:大于。少于。高于。低于。g)表示被动:见笑于大方之家。2.后缀。a)动词后缀:合于。属于。在于。至于。b)形容词后缀:勇于负责。善于调度。易于了解。难于实行。“於”3.姓。
求:1.请求:求救。求教。求您帮我做一件事。2.要求:力求改进。精益求精。生物都有求生存的本能。3.追求;探求;寻求:求学问。实事求是。刻舟求剑。不求名利。4.需求;需要:供求关系。供过于求。5.姓。
“供过于求”这个词听起来有点专业,但说白了就是“东西太多,买的人太少”。比如夏天西瓜大丰收,摊贩们堆成山的西瓜却无人问津,只能降价处理。这时候瓜农可能亏本,但消费者能捡便宜——这算不算“有人欢喜有人忧”?
为什么会出现供过于求?举个职场例子:前几年编程培训火,大批人转行做程序员。结果现在互联网行业降温,市场突然冒出大量初级开发者,企业却缩招。这时候求职者得面对激烈竞争,甚至要接受更低薪资,这就是典型的“人才供给过剩”。
网购平台的促销节更直观。某商家预估失误,生产了十万件T恤,结果只卖掉三成。积压的库存不仅占用仓库,还要支付管理费。这时候商家要么亏本清仓,要么花钱做广告——供过于求带来的不仅是浪费,更是真金白银的损失。
这种现象就全是坏处吗?未必。楼市遇冷时,开发商争相推出特价房,刚需购房者反而迎来窗口期。我有个朋友就是在某新楼盘滞销时,用低于市价20%的价格买到了心仪户型。市场的自我调节就像弹簧,压得越低,反弹机会越大。
教育行业也有意思。某二线城市突然新增五所民办中学,结果招生季出现“学校追着家长跑”的奇观。有位校长坦言:“我们现在不是比谁录取学生,而是比谁更能留住学生。”这种反向竞争倒逼学校提升教学质量,长远看对教育生态反而是良性刺激。
个人觉得,供过于求就像天气变化,总有晴雨交替。关键要看参与者如何应对——瓜农可以尝试做果酱加工,程序员可以进修人工智能,商家可以转向海外市场。当供应浪潮退去时,提前穿上跑鞋的人,往往能找到新大陆。
下次遇到超市牛奶买一送三,别光想着囤货。不妨琢磨背后产业链的故事:牧场主为何宁愿倒掉鲜奶也不降价?物流环节是否存在堵点?这些思考比单纯捡便宜更有价值。市场规律从不说谎,它只是用供需的天平称量着每个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