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ǎo dǎ yī wǎ
成语解释:犹言倒打一耙。
成语出处:老舍《骆驼祥子》七:“先生并没说什么呀,你别先倒打一瓦!”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反咬一口
繁体字形:倒打一瓦
英文翻译:make unfounded countercharges
倒:[dǎo]1.竖立的东西躺下来:摔倒。墙倒了。倒塌。倒台。打倒。卧倒。2.对调,转移,更换,改换:倒手。倒换。倒车。倒卖。倒仓。倒戈。[dào]1.位置上下前后翻转:倒立。倒挂。倒影。倒置。2.把容器反转或倾斜使里面的东西出来:倒水。倒茶。3.反过来,相反地:倒行逆施。反攻倒算。倒贴。4.向后,往后退:倒退。倒车。5.却:东西倒不坏,就是旧了点。
打:[dǎ]1.除去:打旁杈。2.舀取:打水。打粥。⑰买:打油。打酒。打车票。⑱捉(禽兽等):打鱼。⑲用割、砍等动作来收集:打柴。打草。⑳定出;计算:打草稿。打主意。成本打二百块钱。(21)做;从事:打杂儿。打游击。打埋伏。打前站。(22)做某种游戏:打球。打扑克。打秋千。(23)表示身体上的某些动作:打手势。打哈欠。打嗝儿。打踉跄。打前失。打滚儿。打晃儿(huàngr)。(24)采取某种方式:打官腔。打比喻。打马虎眼。3.从:打这儿往西,再走三里地就到了。他打门缝里往外看。打今儿起,每天晚上学习一小时。[dá]十二个为一打:一打铅笔。两打毛巾。[英dozen]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瓦:[wǎ]1.铺屋顶用的建筑材料,一般用泥土烧成,也有用水泥等材料制成的,形状有拱形的、平的或半个圆筒形的等。2.用泥土烧成的:瓦盆。瓦器。3.姓。4.瓦特的简称。1秒钟做1焦的功,功率就是1瓦。[wà]盖(瓦):这排房子的房顶都苫好了,就等着瓦瓦(wǎ)了。
哎哟喂,今天咱们来唠唠“倒打一瓦”这个成语,乍一听是不是有点摸不着头脑?你可能会想:“这词儿和‘倒打一耙’有啥关系?”嘿嘿,问得好!其实啊,“倒打一瓦”算是个民间变体,核心意思差不多——都是形容人干了坏事,反过来还怪到别人头上,不过加了点“扔瓦片”的接地气画面感。
举个栗子吧!老王帮邻居修屋顶,结果手滑摔碎一片瓦。邻居不但没感谢,反而叉着腰喊:“你这手艺也太糙了吧,瓦片钱得赔!”你看,这就是典型的“倒打一瓦”——帮忙的人反倒成了背锅侠。这时候咱得琢磨了:为啥生活中总有人爱甩锅甩得理直气壮?说白了,要么是面子挂不住,要么就是习惯性推卸责任呗。
再整点历史典故助助兴。听说书先生讲过,明朝有个县令判错案,被师爷提醒后居然把惊堂木一拍:“本官这是考验你呢!”您瞅瞅,这波操作简直把“倒打一瓦”玩出花了。不过话说回来,现在的职场里类似戏码也不少啊!上周我同事小张的方案被领导否了,他转头就嘀咕:“肯定是小李背后说我坏话。”哎妈呀,这脑回路不去写宫斗剧真可惜了。
个人觉得呐,遇到“倒打一瓦”的情况,咱得学学太极功夫。别急着硬刚,先把事实理清楚。就像前两天我表弟打游戏坑队友,被骂了还嘴硬:“网速不好怪我咯?”我直接甩了句:“路由器就在你脚边,要不你给它磕个头?”你看,幽默化解可比吵架管用多了。这世道啊,与其埋怨别人扔瓦片,不如自己先把屋顶修结实喽!
最后给大家划个重点:成语新用固然有趣,但可别真把“倒打一瓦”当常规操作。毕竟老祖宗早就提醒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您说是这个理儿吧?下回要是碰到甩锅现场,记得先深呼吸三秒——保不齐对方只是缺个台阶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