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ào dǎ yī pá
成语解释:比喻犯了错误或干了坏事不承认;反咬对方一口。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我输了理可不输气,输了气也不输嘴。且翻打他一耙,倒问他!”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倒打一耙
英文翻译:make unfounded countercharges
倒:[dǎo]1.竖立的东西躺下来:摔倒。墙倒了。倒塌。倒台。打倒。卧倒。2.对调,转移,更换,改换:倒手。倒换。倒车。倒卖。倒仓。倒戈。[dào]1.位置上下前后翻转:倒立。倒挂。倒影。倒置。2.把容器反转或倾斜使里面的东西出来:倒水。倒茶。3.反过来,相反地:倒行逆施。反攻倒算。倒贴。4.向后,往后退:倒退。倒车。5.却:东西倒不坏,就是旧了点。
打:[dǎ]1.除去:打旁杈。2.舀取:打水。打粥。⑰买:打油。打酒。打车票。⑱捉(禽兽等):打鱼。⑲用割、砍等动作来收集:打柴。打草。⑳定出;计算:打草稿。打主意。成本打二百块钱。(21)做;从事:打杂儿。打游击。打埋伏。打前站。(22)做某种游戏:打球。打扑克。打秋千。(23)表示身体上的某些动作:打手势。打哈欠。打嗝儿。打踉跄。打前失。打滚儿。打晃儿(huàngr)。(24)采取某种方式:打官腔。打比喻。打马虎眼。3.从:打这儿往西,再走三里地就到了。他打门缝里往外看。打今儿起,每天晚上学习一小时。[dá]十二个为一打:一打铅笔。两打毛巾。[英dozen]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耙:[pá]1.耙子:钉耙。粪耙。2.用耙子平整土地或聚拢、散开柴草、谷物等:地已耙好了。把麦子耙开晒晒。[bà]1.碎土、平地的农具。它的用处是把耕过的地里的大土块弄碎弄平。有钉齿耙和圆盘耙等。2.用耙弄碎土块:三犁三耙。那块地已经耙过两遍了。
哎哟,你瞅瞅这个成语“倒打一耙”,听起来像不像武侠片里反派突然甩锅的桥段?比如隔壁老王不小心踢翻了邻居的花盆,结果反而叉着腰喊:“谁家花盆放这么靠外啊?”——这就叫典型的“倒打一耙”。这时候你可能会问:为啥犯错的人反而理直气壮呢? 说白了,人有时候为了维护面子或逃避责任,会本能地转移矛盾焦点,就像考试考砸了却怪老师出题太难一样。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同事小张搞砸了项目汇报,转头就在会上叹气:“小李昨天没帮我核对数据啊!” 这时候领导要是没反应过来,可能真以为是小李的锅。你看,倒打一耙的关键在于抢占“受害者”人设,这和网上那些“恶人先告状”的八卦新闻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不过话说回来,遇到这种情况咱们该怎么办?我的经验是:先深呼吸三秒,然后甩出证据链——毕竟事实可比口水仗靠谱多了。
你发现没?这成语在生活中简直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比如夫妻吵架时,老公忘记结婚纪念日,反而嘟囔“你最近都没提醒我”;又比如网红带货翻车,评论区反而怼粉丝“不懂产品”。这时候咱们得学学诸葛亮的空城计,保持冷静才能拆穿对方的逻辑漏洞。个人觉得啊,现代社会信息爆炸,倒打一耙的成本越来越低,但反制手段也多了不是?截图、录音、聊天记录,分分钟能让真相浮出水面。
最后说个有意思的现象:为啥被倒打一耙的人常常吃闷亏?心理学上有个“自证陷阱”的概念,就像有人污蔑你偷吃零食,你越急着翻书包证明清白,对方反而越来劲。所以啊,与其被动防守,不如主动提问:“你说我弄坏的,具体时间地点证据呢?” 这么一来,主动权不就回到自己手里了嘛!下次遇到甩锅现场,不妨试试这招,保准让对方当场卡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