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è shuǐ xíng zhōu
成语解释:见“借水推船”。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46回:“我家老爷是个清官,并无许多银两,又说小人借水行舟,希图这三百两银子,将我打了二十板子。”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趁便
繁体字形:借水行舟
英文翻译:sail a boat by water
借:1.暂时使用别人的物品或金钱;借进:向他借书。跟人借钱。把笔借给我用一下。2.把物品或金钱暂时供别人使用;借出:借书给他。借钱给人。3.假托:借故。借端。4.凭借;利用:借助。借手(假手)。5.(有时跟“着”连用)引进动作、行为所利用或凭借的时机、事物等:借着灯光看书。借出差的机会调查方言。“藉”
水:1.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化学式H2O。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101325帕)下,冰点0℃,沸点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毫升。2.河流:汉水。淮水。3.指江、河、湖、海、洋:水陆交通。水旱码头。水上人家。4.(水儿)稀的汁:墨水。药水。甘蔗的水儿很甜。5.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水。汇水。外水。6.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这衣裳洗几水也不变色。7.姓。
行:[háng]1.行列:双行。杨柳成行。2.排行:您行几?。我行三。3.行业:内行。同行。在行。懂行。改行。各行各业。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状元。4.某些营业机构:商行。银行。车行。5.用于成行的东西:一行字。几行树。两行眼泪。[hàng]见〖树行子〗。[héng]见〖道行〗。[xíng]1.走:步行。人行道。日行千里。2.古代指路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指旅行或跟旅行有关的:行装。行程。行踪。西欧之行。4.流动性的;临时性的:行商。行营。5.流通;推行:行销。发行。风行。6.做;办:举行。执行。试行。行医。行不通。简便易行。行之有效。7.表示进行某项活动(多用于双音动词前):另行通知。即行查复。8.(旧读xìng)行为:品行。言行。罪行。兽行。9.可以:行,咱们就照这样办吧。算了,把事情说明白就行了。10.姓。
舟:1.船:轻舟。小舟。扁(piān)舟。2.姓。
“借水行舟”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借助水流的力量让船前行,实际用来比喻善于利用外部条件达成目标。比如有人问:“为什么有些创业者起步时看似轻松?”其实答案可能就藏在“借水行舟”里。一家初创公司如果能找到成熟的供应链资源或政策扶持,就像船夫顺流而下,既省力又能快速前进。
那“借水行舟”的核心是什么?关键在于识别并抓住身边的“势能”。比如普通人在学习新技能时,与其闷头自学,不如借助优质网课平台或行业前辈的经验——这就像给原本费力的学习过程装上了“加速器”。有人可能会疑惑:“依赖外部条件会不会显得不够独立?”其实恰恰相反,聪明人从不排斥借助工具,反而能腾出精力解决更重要的问题。
工作中也能看到这个成语的影子。比如某团队接到紧急项目,直接复用其他部门已验证过的方案框架,既避免重复劳动,又降低了试错成本。这时候有人问:“这不就是抄作业吗?”但换个角度看,这正是资源整合能力的体现。就像造船时用了现成的木材,只要最终能安全抵达目的地,过程里的智慧比形式更重要。
个人认为,现代社会尤其需要“借水行舟”的思维。信息爆炸的时代,埋头苦干早已不是最优解。就像骑自行车上坡时,与其咬牙硬蹬,不如观察哪条路线有下坡助力——找到对的发力点,比单纯努力更有价值。这或许就是成语流传千年的原因:它提醒我们,方向感和选择力,往往比蛮力更能定义成败。
下次遇到难题时,不妨先问自己:“眼前的水流在哪里?”可能是行业趋势的变化,也可能是未被注意的人脉资源。就像船桨划水固然重要,但懂得看风向、辨潮汐的人,总能在同样的付出中获得更远的航程。毕竟,真正的效率不在于动作有多快,而在于能否让环境成为你的隐形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