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ǎ yǐ cí sè
成语解释:指好言好语、和颜悦色地对待。
成语出处:明 归有光《沈贞甫墓志铭》:“贞甫为人伉厉,喜自修饰,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辞色。”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动宾式;作谓语;指好言好语、和颜悦色待人
繁体字形:叚以辭色
英文翻译:speak to somebody encouragingly
假:[jiǎ]1.虚伪的;不真实的;伪造的;人造的(跟“真”相对):假话。假发。假山。假证件。假仁假义。2.假定:假设。假说。3.假如:假若。假使。4.借用:久假不归。假公济私。不假思索。5.姓。[jià]按照规定或经过批准暂时不工作或不学习的时间:请假。暑假。病假。婚假。春节有三天假。
以:1.用;拿:以少胜多。晓之以理。赠以鲜花。2.依;按照:以次。以音序排列。3.因:何以知之?。不以人废言。4.表示目的:以广视听。以待时机。5.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6.跟“而”相同:城高以厚,地广以深。7.姓。8.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以前。以上。三日以后。县级以上。长江以南。五千以内。二十岁以下。
辞:1.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2.言语文词:辞令。修辞。3.告别:辞行。4.不接受;请求离去:辞谢。辞职。5.解雇:辞退。他被老板辞了。6.躲避;推托:万死不辞。不辞辛苦。
色:[sè]1.颜色:红色。绿色。2.脸上的表情:喜形于色。色厉内荏。3.情景;景象:景色。荷塘月色。4.种类:各色货品。花色齐全。5.质量:成色。足色。6.情欲。7.妇女的美好容貌:姿色。色艺双绝。[shǎi]同“色(sè)”。用于一些口语词,如“落(lào)色”“捎(shào)色”等。
小明最近发现同事老张总是对他异常热情,不仅主动帮忙整理文件,还时不时递上咖啡。小明心里犯嘀咕:“老张平时挺冷淡的,怎么突然转变这么大?”后来才听其他同事说,老张其实是想打听项目组的人员调整信息。假以辞色这个词,就像老张这种表面热情实则另有所图的行为,是不是挺贴切的?
我们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菜场大妈对犹豫的顾客笑得像朵花,可当你说“再看看”时,她的笑容立刻消失。这种用虚假表情换取利益的现象,不就是成语描绘的精髓吗?有人可能会问:这和普通客套有什么区别?关键在动机是否单纯——真诚的善意发自内心,而假以辞色始终带着算计的底色。
记得刚工作那会儿,我总以为职场就该直来直往。有次发现前辈明明不认可方案,却对领导说“很有创意”。后来才懂,这种策略性沟通有时能避免正面冲突。但必须说,长期关系中真诚才是必杀技。就像泡茶,水温可以调节,但茶叶本身的品质才是根本。
下次看到商家挂着“跳楼价”招牌却暗中抬价,或是朋友突然对你格外殷勤,不妨多留个心眼。生活中很多关系就像舞台剧,有些人戴着精心制作的面具在表演。学会识别这些语言与表情的温差,或许能让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少摔几个跟头。
有读者可能会好奇:完全不用假以辞色会不会太耿直?这需要把握分寸。就像做菜放盐,适当调味能让生活更顺滑,但若整盘菜都是味精,终究会让人反胃。重要的是保持自我认知的清醒,别让暂时的伪装变成永久的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