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ǎ chī jiǎ dāi
成语解释:装傻;假装糊涂
成语出处:《海上花列传》第48回:“我有要紧事体请耐来,啥个假痴假呆!”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叚癡叚獃
英文翻译:pretend to be dull-witted
假:[jiǎ]1.虚伪的;不真实的;伪造的;人造的(跟“真”相对):假话。假发。假山。假证件。假仁假义。2.假定:假设。假说。3.假如:假若。假使。4.借用:久假不归。假公济私。不假思索。5.姓。[jià]按照规定或经过批准暂时不工作或不学习的时间:请假。暑假。病假。婚假。春节有三天假。
痴:1.傻;愚笨:痴呆。痴人说梦。人家笑我太痴。2.极度迷恋某人或某种事物:痴情。3.极度迷恋某人或某种事物而不能自拔的人:书痴(书呆子)。4.由于某种事物影响变傻了的;精神失常:痴子。
假:[jiǎ]1.虚伪的;不真实的;伪造的;人造的(跟“真”相对):假话。假发。假山。假证件。假仁假义。2.假定:假设。假说。3.假如:假若。假使。4.借用:久假不归。假公济私。不假思索。5.姓。[jià]按照规定或经过批准暂时不工作或不学习的时间:请假。暑假。病假。婚假。春节有三天假。
呆:1.傻;愚蠢:痴呆。2.不灵活;死板:呆头呆脑。两眼发呆。3.同“待(dāi)”。注:呆4.旧读ái,此义又作“騃”。故《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将“騃”作为“呆(ái)”的异体字处理。后《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规定“呆”统读dāi,而“騃”并无dāi音,故不将“騃”作为“呆(dāi)”的异体字。
“假痴假呆”到底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明明心里清楚,却故意装傻充愣。比如同事A不小心把文件弄乱了,同事B其实看到了全过程,但当领导问起时,B挠挠头说:“哎呀,刚才忙着回邮件没注意。”——这就是典型的“假痴假呆”,既避免了直接冲突,又给自己留了台阶。
有人会问:为什么要用这种看似“不聪明”的方式?其实生活中处处需要智慧。比如朋友聚会时,有人开了个尴尬的玩笑,你完全可以笑着接一句“我这人反应慢,没听懂”,瞬间化解冷场。装傻不是真傻,而是用柔软的姿态保护关系,这比针锋相对更需要情商。
历史故事里也有经典案例。战国时期孙膑被庞涓陷害后,靠装疯卖傻吃猪食才保住性命,最终完成复仇。这说明“假痴假呆”不仅是小聪明,关键时刻还能成为扭转局势的战略。就像现在职场中,新人面对老员工的刁难,适当示弱反而能争取到成长时间。
不过要注意分寸。我曾见过实习生为了逃避责任天天装傻,结果大家真以为他能力不足,最终错失转正机会。装糊涂就像炒菜放盐,适量能提鲜,过量就毁了一锅汤。关键要分清场合:涉及原则问题时必须亮明态度,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妨“糊涂”些。
最后分享个观察:越是聪明的人,越懂得“藏锋”。就像武侠小说里的扫地僧,表面平平无奇,实则深藏不露。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适当保留锋芒反而能让自己更从容——毕竟,让别人低估你的实力,有时候就是最好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