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ào xuě líng shuāng
成语解释:形容不畏严寒;傲然挺立于霜雪之中。
成语出处:宋 杨无咎《柳梢青》:“傲雪凌霜,平欺寒力,搀借春光。”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经历磨炼,面对困难无所畏
繁体字形:傲雪凌霜
英文翻译:Lofty snow and frost
傲:1.自高自大:傲慢。2.不卑不屈:傲骨。傲雪斗霜。
雪:1.空气中降落的白色结晶,多为六角形,是气温降低到0℃以下时,空气层中的水蒸气凝结而成的。2.颜色或光彩像雪的:雪白。雪亮。3.姓。4.洗掉(耻辱、仇恨、冤枉):雪耻。雪恨。昭雪。洗雪。
凌:1.侵犯;欺侮:欺凌。凌辱。盛气凌人。2.逼近:凌晨。3.升高;在空中:凌空。凌云。凌霄。4.姓。5.冰(多指块状或锥状的):冰凌。凌锥。河里起了凌。
霜:1.接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在地面或物体上凝结成的白色细微颗粒。2.白色如霜的粉末:柿霜。3.比喻白色:霜鬓。
哎哟喂,说到"傲雪凌霜"这个成语啊,你瞅瞅这画面感!就像老张家后山那片腊梅林,大冬天零下十度,别的树都秃成葛优瘫了,就它们还支棱着开得倍儿精神。
这时候你可能要问:"这成语跟咱普通人有啥关系?"举个栗子,去年咱小区王阿姨参加马拉松,最后三公里膝盖肿得像发面馒头,愣是咬着后槽牙走完全程。这种死磕精神不就是活脱脱的"傲雪凌霜"嘛?
不过话说回来,为啥古人偏偏拿雪和霜打比方?你琢磨琢磨,寒冬腊月里,能扛住这两种自然界的狠角色,那得是多顽强的生命力啊!就像东北那旮旯的松树,大雪压枝头还绿得冒油,这不就是植物界的抗压典范么?
有小伙伴可能要杠:"现在都21世纪了,这老古董成语还能用得上?"嘿,你还真别说!就拿去年科技寒冬来说,我认识个做AI的哥们儿,投资人都跑路了,团队剩他光杆司令,照样把算法优化到行业前三。这种在逆境里开花的本事,用"傲雪凌霜"形容再合适不过。
其实依我看啊,这个成语的精髓在于"主动迎战"的劲儿。不是被动挨打,而是像武侠小说里说的"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就像去年冬奥会那个单板滑雪小将,顶着六级大风玩转空中转体,解说员当时就喊出"这真是傲雪凌霜的典范操作!"
说到这儿突然想起来,你发现没?这个成语特别爱用在转折点上。比如老戏骨访谈里常说:"当年住地下室那会儿,全凭着股傲雪凌霜的劲儿坚持下来。"要我说啊,现在年轻人需要的不仅是这种死扛的毅力,还得学会像北极狐似的,既能在暴风雪里硬刚,又懂得找岩缝躲风头。
最后唠句实在的,"傲雪凌霜"这词儿就像冬天里的暖宝宝,提醒咱们:生活这场游戏里,最酷的玩家不是装备最壕的,而是血槽见底还能笑着说"再来一局"的狠人。就像我二舅家那盆仙人掌,在暖气罢工的寒冬里,愣是顶着白霜开了朵小黄花,你说绝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