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ī shuāng ào xuě
成语解释:欺:欺凌。傲:傲视,傲岸。霜雪本是寒冷之物,而对此敢于欺凌傲视。比喻坚贞不屈、气势非凡的精神。
成语出处:宋·杨无咎《柳梢青》:“傲雪凌霜,平欺寒力,搀借春光。”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意志坚定
繁体字形:欺霜傲雪
英文翻译:stand firm and unyielding
欺:1.欺骗:自欺欺人。童叟无欺。2.欺负:仗势欺人。欺人太甚。
霜:1.接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在地面或物体上凝结成的白色细微颗粒。2.白色如霜的粉末:柿霜。3.比喻白色:霜鬓。
傲:1.自高自大:傲慢。2.不卑不屈:傲骨。傲雪斗霜。
雪:1.空气中降落的白色结晶,多为六角形,是气温降低到0℃以下时,空气层中的水蒸气凝结而成的。2.颜色或光彩像雪的:雪白。雪亮。3.姓。4.洗掉(耻辱、仇恨、冤枉):雪耻。雪恨。昭雪。洗雪。
“欺霜傲雪”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不畏严寒、坚韧不拔的精神。比如,北方深冬的松树依然挺立,枝叶苍翠,仿佛在说:“冰天雪地又如何?我自岿然不动。”这种画面感极强的例子,是不是让你瞬间理解了成语的意境?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只能用来描述自然景物吗?”当然不是!比如一位坚持在偏远山区支教的老师,面对交通闭塞、资源匮乏的困难,依然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岗位。这种“以热情融化冰雪”的坚持,不正是“欺霜傲雪”的最佳写照吗?
再比如创业者的故事。当市场环境如寒冬般严峻时,某个初创团队依然保持创新活力,最终突破重围。这让我想到:真正的“傲雪”精神,不仅是硬扛压力,更是要在逆境中找到破局之道。这种解读是不是让成语有了更现代的意义?
或许有人疑惑:“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还重要吗?”观察那些突破技术封锁的科研团队就会发现,他们面对外部压力的姿态,恰似雪中怒放的红梅。个人认为,这种精神不再是单纯的吃苦耐劳,而是演化成了在复杂环境中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
最后看个生活化的例子:寒冬清晨坚持晨跑的人,呼出的白气与晨霜交融,脚步却始终未停。这种日常小事里的坚持,反而最能体现“欺霜傲雪”的本质——不是与自然对抗,而是与自身的惰性较量。你看,成语的智慧其实就藏在生活的细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