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uāng míng càn làn
成语解释:灿烂:光彩明亮的样子。形容光明耀眼,色彩艳丽。比喻事业的伟大辉煌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第11卷:“灼然一切处,光明灿烂去。”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事业或前程等
繁体字形:光明灿烂
英文翻译:brilliance
光:1.通常指照在物体上,使人能看见物体的那种物质,如太阳光、灯光、月光,以及看不见的红外线和紫外线等。也叫光波、光线。2.景物:风光。春光明媚。3.光彩;荣誉:为国增光。4.比喻好处:沾光。叨光。借光。5.敬辞,表示光荣,用于对方来临:光临。光顾。6.光大;使显耀:光前裕后。光宗耀祖。7.明亮:光明。光泽。8.光滑;光溜:磨光。这种纸很光。9.一点儿不剩;全没有了;完了:精光。用光。把敌人消灭光。10.姓。
明:1.明亮(跟“暗”相对):明月。天明。灯火通明。2.明白;清楚:问明。讲明。分明。去向不明。3.公开;显露在外;不隐蔽(跟“暗”相对):明说。明令。明沟。明枪易躲,暗箭难防。4.眼力好;眼光正确;对事物现象看得清:聪明。英明。精明强干。耳聪目明。眼明手快。5.光明:弃暗投明。明人不做暗事。6.视觉:双目失明。7.懂得;了解:深明大义。不明利害。8.表明;显示:开宗明义。赋诗明志。9.明明:你明知道他不会,干吗还要为难他呀?10.次于今年、今天的:明天。明晨。明年。明春。11.朝代,公元1368—1644,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乐年间迁都北京。12.姓。
灿:光彩耀眼:灿然。灿若云锦。黄灿灿的菜花。
烂:1.因水分过多或过熟而松软:烂泥。稀粥烂饭。2.腐烂;破碎:烂苹果。回收废铜烂铁。3.形容程度深:烂醉如泥。烂熟于胸。
说到“光明灿烂”,很多人会联想到阳光明媚的早晨,或是烟火绽放的瞬间。比如:“推开窗户,朝阳洒在书桌上,整个房间顿时显得光明灿烂。”这种画面感极强的描述,常被用来比喻充满希望的情境。
有人问:“光明灿烂只能形容物质世界吗?”当然不是。它也可以描述抽象的状态,比如人生阶段。举个例子:“大学刚毕业那几年,虽然经济拮据,但内心总有一种光明灿烂的笃定感。”这里用光明灿烂表达对未来的信心,比直接说“充满希望”更有画面冲击力。
在科技领域,这个词也频频出现。某科技报道曾写道:“实验室里的量子计算机首次运行时,研究员们看着闪烁的指示灯,仿佛目睹了人类文明光明灿烂的新篇章。”这种用法将技术突破与宏大愿景巧妙结合,我个人认为特别适合表达突破性进展带来的震撼。
有人或许疑惑:“遇到挫折时还能用光明灿烂吗?”其实可以反向使用,形成反差。比如:“暴雨倾盆的深夜里,便利店门口那盏始终亮着的灯,竟显得格外光明灿烂。”这种场景下,微弱的光源反而成为精神寄托的象征,暗含“黑暗中坚守希望”的深意。
观察现代人的语言习惯,发现“光明灿烂”的使用场景正在扩展。年轻人聊职场时会说:“别被眼前的数据表困住,我们要做光明灿烂的打工人。”这种幽默化表达,既消解了压力又传递积极态度。在我看来,语言的生命力正体现在这种与时俱进的创新中。
当谈到文化传承时,这个词往往承载厚重感。比如描述敦煌壁画修复:“当尘封千年的朱砂颜料重现光彩时,整个洞窟瞬间变得光明灿烂,仿佛历史长河在此刻倒流。”此处不仅描绘视觉冲击,更暗含文明延续的深层寓意。
或许有人觉得这个词略显书面化,但实际运用中完全可以接地气。朋友间安慰时常听到:“你这方案已经够光明灿烂了,甲方不通过是他们的损失!”这种轻松调侃的用法,反而让成语焕发新的活力。语言就像流动的河,既有传统底蕴,也该容纳时代浪花。
最后想到个有趣的对比:老一辈形容好日子会说“光明灿烂”,年轻人则创造“闪亮模式”这类新词。但内核始终相通——都在表达对美好状态的向往。或许这正是汉语的魅力:形式千变万化,而追求光明的心永远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