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ào
  • qiú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kè shào jī qiú

成语解释:克:能够;绍:继承;箕:畚箕;裘:兽皮袄。会学着先辈人缀补兽皮制皮袄;弯着柳条制畚箕。比喻能继承先辈事业。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剋紹箕裘

英文翻译:carry on what one's father started

克绍箕裘的意思

克:1.能:克勤克俭。不克分身。2.克服;克制:克己。以柔克刚。3.攻下据点;战胜:克复。克敌。攻必克。4.消化:克食。克化。5.姓。6.严格限定(期限):克期。克日。7.质量或重量单位,符号g。1克等于1千克(公斤)的千分之一。[法gramme]8.藏族地区容量单位,1克青稞约重25市斤。9.藏族地区地积单位,播种1克(约25市斤)种子的土地称为1克地,1克约合1市亩。“剋(尅)”

绍:1.接续;继承。2.指浙江绍兴:绍剧。

箕:1.簸箕:箕踞。2.簸箕形的指纹:斗箕。3.二十八宿之一。4.姓。

裘:1.毛皮的衣服:狐裘。轻裘。集腋成裘。2.姓。

成语评论

什么是“克绍箕裘”?这个词乍一听有点难懂,其实背后藏着中国人对传承的深刻理解。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老张家的烧饼店开了三代,儿子虽然大学学了计算机,最后却选择回家改良祖传手艺,把芝麻烧饼卖到了电商平台——这就是“克绍箕裘”的现实写照,既守住了根基,又注入了新活力。

有人可能会问:“非得子承父业才算传承吗?”其实不然。隔壁王奶奶的剪纸技艺没有传给儿女,反而被社区里热爱传统文化的年轻人学走,现在他们的作品还在美术馆展览。这说明“克绍箕裘”不局限于血缘,关键在于那份主动接棒的心意。

为什么现代社会还需要强调传承?我在古镇见过百年酱油作坊的第六代传人,他边搅动发酵缸边说:“机器当然能提高效率,但阳光晒场的火候把控、原料配比的微妙差异,这些经验数据化不了。”这种代际传递的隐性知识,正是工业化浪潮里最易流失的珍宝。

不过也有人质疑:“守着老传统会不会阻碍创新?”观察下苏州的缂丝工艺就知道答案了。90后传承人把敦煌壁画元素织进丝绸,用直播展示制作过程,老手艺反而成了新国潮。真正的“克绍箕裘”从来不是复制粘贴,而是在理解精髓的基础上重新演绎。

看着茶馆里跟着爷爷学茶艺的小孙女,突然明白这个成语最动人的地方:它让不同时空的智慧形成闭环。那些经过时间检验的生活哲学、匠人精神,就像接力棒一样,在代际传递中持续照亮前路。或许某天,我们传给下一代的不仅是具体技艺,更是应对未知变局的那份定力与巧思。

克绍箕裘的造句

  1. 造句 他父亲是着名的演员,克绍箕裘的他也进入了演艺圈。
  2. 造句 师父的艺业,小子虽然自勉克绍箕裘,但难免战战兢兢,唯恐有辱师门。
  3. 造句 自从决定克绍箕裘,当一个农夫以来,他真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4. 造句 我当初领养这个小孩,就是期盼他克绍箕裘,没想到他根本瞧不上我这小手艺。
  5. 造句 王老三也算是克绍箕裘,凭着一手好泥瓦手艺,这几年发了起来。
  6. 造句 眼看所有儿女无人愿意克绍箕裘,老爹当然心情不好。
  7. 造句 像令公子这样愿意克绍箕裘的有为青年,现在可少了。
  8. 造句 我看令公子聪明伶俐,将来必能克绍箕裘。
  9. 造句 为了完成父亲的心愿,他决定留在国内,克绍箕裘,接掌家业。
  10. 造句 张家的几个儿子,看似木讷,但都克绍箕裘,有所成就。

"克绍箕裘"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