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ù sī yàn mài
成语解释:兔丝:菟丝子。菟丝不是丝,燕麦不是麦。比喻有名无实。
成语出处:《魏书 李崇传》:“今国子虽有学官之名,而无教授之实,何异兔丝燕麦,南箕北斗哉?”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宾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兎絲燕麥
英文翻译:in name but not in reality
兔:哺乳动物,头部略像鼠,耳大,上唇中间分裂,尾短而向上翘,前肢比后肢短,善于跳跃,跑得很快。有家兔和野兔等。肉可以吃,毛可供纺织,毛皮可以制衣物。通称兔子。
丝:1.蚕吐的像线的东西,是绸缎的原料。2.像丝的东西:粉丝。尼龙丝。3.形容极小,细微:丝毫。一丝不苟。4.市制长度、质量单位。10丝为1毫。
燕:[yàn]1.鸟类。体小,翅长,尾为剪刀状。在中国春向北来,秋返南方。捕食昆虫,是益鸟。2.安乐:燕安。3.古又同“饮宴”的“宴”。[yān]1.周朝国名(前11世纪中叶—前222)。战国七雄之一。在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一带。为秦所灭。2.指河北北部。
麦:1.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子实用来磨面粉,也可以用来制糖或酿酒,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粮食作物。有小麦、大麦、黑麦、燕麦等多种。2.专指小麦。‖通称麦子。3.(Mài)姓。
“兔丝燕麦”这个成语,你听过吗?乍一听,像是描述某种早餐组合,其实它比喻的是“有名无实”或者“外表相似,本质不同”。比如朋友推荐一家网红餐厅:“装修得像童话城堡,菜品摆盘也精致,但味道真是一言难尽——这可不就是兔丝燕麦嘛!”表面光鲜却缺乏实际价值,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真不少。
有人可能会问:“兔丝和燕麦明明都是植物,哪里像‘名不副实’了?”原来古人在田间观察到,兔丝子(一种寄生植物)的藤蔓缠绕在燕麦上,远看二者相似,近看才知兔丝子根本不结穗。这种视觉欺骗性,恰好用来比喻事物表里不一的特性。
职场中也常见类似现象。比如某同事PPT做得堪比设计大赛作品,可一问业务细节就支支吾吾。“老板总夸他‘专业’,可项目一到执行环节就掉链子。”这种“兔丝燕麦”式的能力展示,短期或许能获得关注,但长期必然暴露短板。
不过换个角度看,这个成语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是否也容易陷入“以貌取物”的陷阱?那些包装华丽的商品、人设完美的网红,有多少是实实在在的“燕麦”,又有多少是空有其表的“兔丝”?或许学会穿透表象看本质,才是这个古老成语留给现代人的智慧。
个人觉得,“兔丝燕麦”现象本身并不可怕,它更像一面镜子。当我们发现自己被某个事物的外表吸引时,不妨多问一句:“它的内核真的匹配这份精致吗?”就像选择伴侣不能只看颜值,挑选产品不能只看广告,生活中的重要决策,终究需要穿透那层“兔丝”般的伪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