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ù kuí yàn mài
成语解释:形容景象荒凉。
成语出处: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绝句》:“重游玄都,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兎葵燕麥
英文翻译:bleak and desolate
兔:哺乳动物,头部略像鼠,耳大,上唇中间分裂,尾短而向上翘,前肢比后肢短,善于跳跃,跑得很快。有家兔和野兔等。肉可以吃,毛可供纺织,毛皮可以制衣物。通称兔子。
葵:1.冬葵,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叶圆形,稍皱缩,嫩时可食。2.向日葵,一种油料作物。种子可榨油。
燕:[yàn]1.鸟类。体小,翅长,尾为剪刀状。在中国春向北来,秋返南方。捕食昆虫,是益鸟。2.安乐:燕安。3.古又同“饮宴”的“宴”。[yān]1.周朝国名(前11世纪中叶—前222)。战国七雄之一。在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一带。为秦所灭。2.指河北北部。
麦:1.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子实用来磨面粉,也可以用来制糖或酿酒,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粮食作物。有小麦、大麦、黑麦、燕麦等多种。2.专指小麦。‖通称麦子。3.(Mài)姓。
提起“兔葵燕麦”这个成语,很多人可能觉得陌生。其实它出自《诗经》,原指两种常见的野生植物——兔葵和燕麦,后来被用来比喻平凡或不起眼的事物。但平凡就代表没有价值吗?这个问题我们稍后再展开。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老张在街角开了二十年修车铺,每天重复着补胎、换机油的工作。街坊都说他是“兔葵燕麦式的人物”,可暴雨天他冒雨帮人拖车,三伏天顶着太阳给外卖小哥免费充气。你看,平凡岗位里照样藏着不平凡的善意。
有人会问:既然成语本身带点贬义,我们为什么还要用它?语言就像流动的河水,词义会随着时代改变。现在很多年轻人用“兔葵燕麦”来形容那些低调但不可或缺的存在,比如24小时便利店、社区里的老榕树,甚至是手机里的天气预报APP。
我曾在山区见过真正的兔葵,它们长在岩石缝里,开着米粒大的白花。燕麦就更常见了,做成燕麦粥能暖胃,加工成饲料能养牲畜。这让我想到人类社会,正是无数“兔葵燕麦”般的普通人,构成了文明最坚实的底座。
下次看见路边卖早餐的夫妻档、深夜巡逻的保安,不妨换个视角观察。那些被贴上“普通”标签的生活场景里,往往蕴含着最鲜活的生命力。就像古人没料到,他们眼里的野草,会在千年后成为我们解读价值的密码。
语言从来不是牢笼,而是望远镜。当我们用新眼光重新打量老词汇,“兔葵燕麦”这个词反而成了镜子,照见每个时代对“价值”的不同定义。重要的是保持观察的耐心,毕竟最珍贵的璞玉,最初都裹着不起眼的石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