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rù guó wèn jìn
成语解释:进入别国境界,先了解他们的禁令或禁忌
成语出处: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指适应异国文化
繁体字形:入國問禁
英文翻译:ask about taboos and bans upon arrival in a foreign country
入:1.进去。与“出”相对:入场。入冬。2.参加:入伍。入团。3.合乎;合于:入情入理。4.收入:岁入。5.入声。
国:1.国家:国内。祖国。外国。保家卫国。2.代表或象征国家的:国徽。国旗。国花。3.在一国内最好的:国手。国色。4.指本国的,特指我国的:国产。国术。国画。国药。5.姓。
问:1.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情或道理请人解答:询问。问事处。不懂就问。答非所问。2.为表示关切而询问;慰问:问好。问候。3.审讯;追究:审问。问案。首恶必办,胁从不问。4.管;干预:过问。不闻不问。5.向(某方面或某人要东西):我问他借两本书。6.姓。
禁:[jìn]1.明令取消;制止:严禁走私。2.拘押:监禁。3.法律或习惯所不允许的事:犯禁。违禁物品。4.皇帝的住处:宫禁。紫禁城。[jīn]1.受得住;耐(用):禁得起考验。这件衣服禁穿。2.忍住:不禁大笑。
朋友,你听说过“入国问禁”这个成语吗?比如一个唐朝商人准备去西域做生意,出发前专门找胡商打听:“听说你们那儿进帐篷不能踩门槛,是真的吗?”对方点头道:“没错,踩门槛在他们眼里就像踢主人的脸。”商人立刻掏出小本子记下——这就是典型的“入国问禁”,字面意思是进入新地方先问清禁忌。
现代职场中,这个成语照样鲜活。去年我们公司派小王去迪拜谈合作,临行前行政部给他做了三天文化培训:阿拉伯人不用左手递物、斋月期间白天不在公共场合进食、商务会议迟到半小时不算失礼。结果小王不仅顺利签单,还被客户夸“比本地人还懂规矩”。你看,提前了解游戏规则,往往能事半功倍。
有人可能要问:为什么非要“问禁”不可?举个反例就明白了。我表弟去云南旅游时,见白族姑娘递的茶只喝一半,觉得味道怪异就倒掉了。后来才知道,在当地“雷响茶”喝光才代表满意,留半杯等于打主人脸。你看,文化差异造成的误会,有时候比语言不通更棘手。
我个人觉得这个成语最妙的是“主动询问”的态度。就像玩新游戏先看说明手册,入职新公司先了解潜规则,这种带着谦逊的学习姿态,在全球化时代特别重要。去年参加国际会议时,我发现日本参会者总会多带几盒名片,见人就九十度鞠躬递上——这种对细节的重视,本质上也是“入国问禁”的智慧。
下次当你需要接触新环境时,不妨把这个成语当锦囊。不管是去少数民族村寨做客,还是加入新成立的项目组,先花十分钟问问“这里有什么特别要注意的”。就像去印度不用左手握手,到重庆别问微辣有多辣,掌握这些生存法则,你会发现跨文化交流其实充满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