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uán zhì quán néng
成语解释: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成语出处:毛泽东《党内团结的辨证方法》:“我看要是自称全智全能,像上帝一样,那种思想是不妥当的。”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全智全能
英文翻译:omniscient and omnipotent
全:1.完备;齐全:这部书不全。东西预备全了。棉花苗已出全。2.保全;使完整不缺:两全其美。3.整个:全神贯注。全家光荣。全书十五卷。4.完全;都:全不是新的。不全是新的。他讲的话我全记下来了。5.姓。
智:1.有智慧;聪明:明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2.智慧;见识:足智多谋。智勇双全。吃一堑,长一智。3.姓。
全:1.完备;齐全:这部书不全。东西预备全了。棉花苗已出全。2.保全;使完整不缺:两全其美。3.整个:全神贯注。全家光荣。全书十五卷。4.完全;都:全不是新的。不全是新的。他讲的话我全记下来了。5.姓。
能:[néng]1.能力;才干:技能。能耐。无能之辈。2.能量的简称。3.有能力的:能人。能手。能者多劳。这几个人就数他能。4.a)“能”表示具备某种能力或达到某种效率,“会”表示学得某种本领。初次学会某种动作用“会”,恢复某种能力用“能”:小弟弟会走路了。他病好了,能下床了。具备某种技能可以用“能”,也可以用“会”:能写会算。达到某种效率,用“能”,不用“会”:她一分钟能打一百五十个字。b)名词前面文言可以用“能”,白话只用“会”:能诗善画。会英文。会象棋。c)跟“不…不”组成双重否定,“不能不”表示必须,“不会不”表示一定:你不能不来啊!。他不会不来的。在疑问或揣测的句子里都表示可能:他不能(会)不答应吧?d)对于尚未实现的自然现象的推测,用“能(够)”,不用“可(以)”:这雨能下长么?e)用在跟某些动词结合表示被动的可能性时,用“可”,不用“能”:我们是不可战胜的。[nài]1.同“耐”。2.姓。
“全智全能”这个词,听起来像是超级英雄的专属标签,但现实中真的存在这样的人吗?举个例子,公司里新来的项目经理张姐,既懂技术又擅长沟通,还能快速解决突发问题。同事私下议论:“她简直是全智全能的六边形战士!”可仔细观察会发现,她每天坚持学习行业报告,遇到专业问题立刻咨询技术团队——所谓的“全能”,其实是持续成长和善用资源的结果。
有人可能会问:追求全智全能会不会活得太累?唐代名相房玄龄既能治国理政,又精通文史,但他面对军事问题时,会主动将指挥权交给李靖这样的专业将领。这给我们一个启示:真正的智慧不在于单打独斗逞英雄,而是清楚知道“何时该全能,何时该借力”。就像现代程序员既要会写代码,也要懂点产品设计,但不需要把自己逼成美术设计师。
职场中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老板要求员工“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结果反而导致效率下降。去年我们团队接了个急单,小李想全包设计、开发、测试,最后却因压力过大病倒了。后来改成三人分工协作,项目反而提前三天交付。这说明全智全能的本质不该是个人能力的无限扩张,而是团队能力的有机整合。
有趣的是,科技发展正在重塑这个词的含义。十年前,能同时操作Word和Excel就算办公高手;如今AI工具让普通人也能完成数据分析、图像处理等复杂任务。这种变化提示我们:与其纠结个人是否全智全能,不如关注如何用工具延伸能力边界。就像我写这篇文章时,用语法检查工具修正表达,用思维导图整理结构——技术正在把“全能”的门槛越拉越低。
观察身边那些真正厉害的人,会发现他们都有个共同特点:在某个领域钻得足够深,同时保持对其他领域的好奇心。就像会开飞机的医生未必比专科大夫更会做手术,但多维度知识储备能让他在紧急救治时考虑更周全。这种“T型能力结构”,或许才是当代社会对全智全能的更合理诠释——既要有立足的根基,也要有延伸的枝干。
最后值得思考的是:当我们用“全智全能”赞美他人时,究竟是在肯定实力,还是在制造焦虑?上周邻居家的孩子同时备考公务员、练习钢琴、准备雅思,他妈妈说“现在社会就缺全能人才”。但看着孩子凌晨两点的台灯,我突然觉得,允许存在“部分能部分不能”的成长空间,或许才是健康的发展状态。毕竟,百花齐放的世界,比整齐划一的全能竞赛更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