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ōng sī jiāo kùn
成语解释:公家私人均陷困境。
成语出处:《明史·食货志六》:“虚糜干没,公私交困焉。”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处境等
繁体字形:公私交困
英文翻译:Public and private difficulties
公:1.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公款。公物。公事公办。2.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公分母。公议。公约。3.属于国际间的:公海。公制。公历。4.使公开:公布。公之于世。5.公平;公正:公买公卖。大公无私。秉公办理。6.公事;公务:办公。公余。因公出差。7.姓。8.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公爵。公侯。王公大臣。9.对上了年纪的男子的尊称:诸公。张公。10.丈夫的父亲;公公:公婆。11.属性词。(禽兽)雄性的(跟“母”相对):公羊。这只小鸡是公的。
私:1.属于个人的或为了个人的(跟“公”相对):私事。私信。私有。2.自私(跟“公”相对):私心。大公无私。3.暗地里;私下:私访。窃窃私语。4.秘密而不合法的:私货。私盐。私通。
交:1.把事物转移给有关方面:交活。交税。交公粮。把任务交给我们这个组吧。2.到(某一时辰或季节):交子时。明天就交冬至了。交九的天气。3.连接;交叉:交界。两直线交于一点。4.相连接的时间或地方:春夏之交。太行山在河北、山西两省之交。5.结交;交往:交朋友。建交。6.友谊;交情:绝交。一面之交。7.(人)性交;(动植物)交配:交媾。杂交。8.互相:交换。交流。交易。交谈。9.一齐;同时(发生):交加。交迫。交集。10.姓。11.同“跤”(jiāo)。
困:1.陷在艰难痛苦中或受环境、条件的限制无法摆脱:为病所困。想当年当(dàng)无可当,卖无可卖,真把我给困住了。2.控制在一定范围里;围困:困守。把敌人困在山沟里。3.困难:困苦。困厄。4.疲乏:困乏。困顿。5.疲乏想睡:你困了就先睡。6.睡:困觉。天不早了,快点困吧。
“公私交困”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它的实际应用场景其实很常见。比如老张最近刚升职为部门主管,公司突然要求他带队完成一个紧急项目,偏偏这时候家里老人住院需要陪护,孩子又赶上期中考试——工作压力和家庭责任同时压过来,这种既要顾全公司大局又要处理私人难题的状态,不正是典型的“公私交困”吗?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情况和单纯的“忙不过来”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困境的双重属性。比如某创业者在公司资金链紧张时,突然接到家人重病的消息,这时TA不仅要处理公司账目问题(公),还要安排医疗资源(私),这两个维度的困难相互交织,形成难以拆解的结。
我们不妨观察一个历史案例。明朝首辅张居正推行改革时,既要应对朝廷保守派的阻挠(公事),又要处理儿子科举舞弊引发的舆论危机(私事)。这种双重压力下,他选择白天处理政务,深夜修改儿子文章,虽然最终改革取得成效,但长期高强度工作也埋下健康隐患。这个案例生动展示了公私交困的复杂性。
现代职场人如何应对这种困境?有个有趣的发现:那些能在公私事务间建立“柔性隔离带”的人往往表现更从容。比如程序员小王在项目攻坚期遇到房东突然涨租,他选择每天专门留出1小时集中处理租房事宜,其余时间专注工作。这种把公私事务做物理区隔的方法,既保证了工作效率,又避免了问题积压。
值得注意的是,数字时代让公私界限愈发模糊。远程办公模式下,有人边开视频会议边给孩子辅导作业,这看似是“兼顾”,实则可能造成双重消耗。这时候更需要建立明确的心理边界——就像把手机设为勿扰模式专心陪家人,或者在公司系统标注“专注工作时间”那样,用仪式感划出缓冲地带。
观察身边那些擅长处理复杂局面的人,会发现他们有个共同点:把“公私交困”看作能力提升的契机。就像厨师同时应对多个灶台的火候,这种多线程处理能力经过刻意练习,反而能培养出独特的应变智慧。毕竟生活的考题从来不会单独出现,学会在交织的困境中找到平衡支点,本身就是种值得修炼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