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ōng zhū yú shì
成语解释:向社会上公开,使人们知道
成语出处:《上饶集中营·茅家岭地狱》:“把许多革命青年、爱国志士的遭遇,公诸于世。”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向社会上公开
繁体字形:公諸于丗
英文翻译:make public to the world
公:1.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公款。公物。公事公办。2.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公分母。公议。公约。3.属于国际间的:公海。公制。公历。4.使公开:公布。公之于世。5.公平;公正:公买公卖。大公无私。秉公办理。6.公事;公务:办公。公余。因公出差。7.姓。8.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公爵。公侯。王公大臣。9.对上了年纪的男子的尊称:诸公。张公。10.丈夫的父亲;公公:公婆。11.属性词。(禽兽)雄性的(跟“母”相对):公羊。这只小鸡是公的。
诸:1.众;许多:诸位。诸君。诸侯。诸子百家。2.姓。3.“之于(於)”或“之乎”的合音:付诸实施(=之于)。数易其稿,而后公诸社会(=之于)。有诸(=之乎)?
于:1.a)在:她生于1949年。来信已于日前收到。黄河发源于青海。b)向:问道于盲。告慰于知己。求救于人。c)给:嫁祸于人。献身于科学事业。d)对;对于:忠于祖国。有益于人民。形势于我们有利。e)自;从:青出于蓝。出于自愿。f)表示比较:大于。少于。高于。低于。g)表示被动:见笑于大方之家。2.后缀。a)动词后缀:合于。属于。在于。至于。b)形容词后缀:勇于负责。善于调度。易于了解。难于实行。“於”3.姓。
世:1.时代:近世。当世。2.人的一生:一生一世。3.一代传一代的:世医。世交。4.指有世交关系的:世叔。5.一代一代父子相承而形成的辈分:第十五世孙。6.世界;社会:举世无双。公之于世。7.地质年代分期的第四级。如新生代第四纪分成更新世和全新世。
“公诸于世”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把某件事公开给所有人知道。比如科技公司开发了一款新产品,通过发布会“公诸于世”,既能让用户了解功能,也能引发市场讨论。这时候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用“公诸于世”而不是直接说“公布”?其实前者更强调“面向大众”的仪式感,比如考古发现、科研成果这类具有社会价值的事件,用这个词会更贴切。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社区里有人长期乱丢垃圾,居民们悄悄拍了照片发到业主群。这种行为算不算“公诸于世”?严格来说不算,因为它只是小范围传播;但如果是将证据提交给媒体或监管部门,通过公开渠道曝光,就能算作“公诸于世”了。这里的关键在于信息是否进入公共领域,形成社会影响力。
有个有趣的现象:现在社交媒体让“公诸于世”变得更容易了。有人直播求婚现场,有人分享公司内部会议记录——这些行为都在重新定义成语的应用场景。但这也带来新问题:什么内容适合公开?比如明星隐私被狗仔队曝光,虽然符合“公诸于世”的字面意思,但可能侵犯他人权益。这说明成语本身是中性的,关键在于使用者的动机和方式。
个人认为,数字化时代更需要理解“公诸于世”的双刃剑效应。去年我参与过公益项目,团队在调研结束后主动将数据公诸于世,反而获得了更多专家支持;但朋友的公司曾因过早公开技术方案被竞争对手模仿。所以是否选择公开、何时公开,往往比“要不要公开”这个动作本身更重要。
回到成语本身,它其实反映了人类对信息共享的永恒需求。古代官府张贴告示是“公诸于世”,现代企业开发布会也是“公诸于世”。变化的只是媒介形式,不变的是人们对透明度的追求。或许未来会出现更创新的公开方式,但核心始终是建立信任、促进沟通——这正是这个成语历经千年依然鲜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