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ù
  • yǎ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liù mǎ yǎng mò

成语解释:形容乐声美妙,连马都抬起头倾听,不吃饲料。

成语出处: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昔者瓠巴鼓瑟而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形容乐声美妙

繁体字形:六馬仰秣

英文翻译:Six horse feed

六马仰秣的意思

六:[liù]1.数目。五加一的和。2.工尺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5”。[lù]用于地名,如六安(在安徽)。

马:1.哺乳动物,头小,面部长,耳壳直立,颈部有鬣,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长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车、耕地、乘骑等用。皮可制革。2.大:马蜂。马勺。3.姓。

仰:[yǎng]1.脸向上,与“俯”相对:仰首。仰望。2.敬慕:久仰。敬仰。3.依赖:仰承。仰赖。仰仗。仰人鼻息。4.旧时公文用语。上行文中用在“请、祈、恳”等字之前,表示恭敬;下行文中表示命令:仰即尊照。5.服下,指服毒:仰药(服毒药自杀)。仰毒。6.姓。[áng]古同“”,情绪高。

秣:1.牲口的饲料:粮秣。2.喂牲口:秣马厉兵。

成语评论

说到“六马仰秣”这个成语,许多人可能一头雾水。它字面意思是“六匹马仰头停止吃草”,实际用来形容事物美好到令人沉醉,连动物都被吸引。比如,在音乐会上,当小提琴手拉出一段悠扬旋律时,台下观众屏息凝神,仿佛连窗外的麻雀都停在枝头不再叽喳——这不正是“六马仰秣”的生动写照吗?

有人会问:“为什么非要用马来比喻?”其实这个成语源自《荀子·劝学》,古代马匹是重要交通工具,能让忙碌的马停下脚步,恰恰说明吸引力足够强烈。就像现在人们刷短视频时,常因一个精彩片段反复观看,连吃饭都忘了,本质上和“马停下吃草”是同样的逻辑。

再比如清晨的湖边,朝阳把湖水染成金色,钓鱼人甩竿的弧线划过天空。路过晨跑的人忍不住驻足,掏出手机连拍十几张照片。这种让人不由自主停下来的场景,何尝不是现代版的“六马仰秣”?它提醒我们:生活中从不缺美好,缺的是发现美好的专注力。

有人质疑:“这种古代成语现在还适用吗?”观察地铁里低头族们紧盯屏幕的样子,你会发现人类对精彩内容的追逐从未改变。只不过吸引我们的从琴声变成了短视频,从书画变成了特效大片。形式在变,但那种“沉浸其中、忘却外物”的本质始终如一。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最妙的是它藏着一种反差感:马本该低头吃草,却反常地抬头聆听。就像职场中再忙碌的人,也会为孩子的第一声“爸爸”放下工作;再理性的科学家,也会为艺术展的一幅画心潮澎湃。这种超越本能的触动,恰恰是人性最柔软的部分。

下次遇到让你忘记时间的电影,或令你放下手机的自然风光,不妨想想“六马仰秣”这个词。它不只是对古代场景的描述,更是对当代人的温柔提醒:在追逐目标的路上,别忘了给心灵留一片驻足仰望的天空。

六马仰秣的造句

  1. 造句 ,因而瓠巴鼓琴,飞鸟翔集,渊鱼出听;师旷鼓琴,六马仰秣,玄鹤延颈……几乎所有有关音乐的故事都来自古琴。
  2. 造句 昔者瓠巴鼓瑟,而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3. 造句 昔者瓠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4. 造句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5. 造句 昔者瓠巴鼓瑟,而沈(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6. 造句 ,因而瓠巴鼓琴,飞鸟翔集,渊鱼出听;师旷鼓琴,六马仰秣,玄鹤延颈……古琴有着极为广阔的艺术表现力。
  7. 造句 她用手抚摸着罩在外面的琴套,感受着一根根细密如发的丝线在自己的手心游走,想着总有一天是会将它完璧归赵,得以再次听见婉筝手下流泻出的六马仰秣的天籁之音。

"六马仰秣"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