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òng
  • wéi
  • chún
  • chǐ 齿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gòng wéi chún chǐ

成语解释:比喻互相辅助。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邓芝传》:“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兼并天下,退可鼎足而立。”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比喻互相依存

繁体字形:共為脣齒

英文翻译:provide each other with assistance

共为唇齿的意思

共:[gòng]1.相同,一样:共性。共同。同甘共苦。2.彼此都具有、使用或承受:患难与共。休戚与共。3.一起,一齐:共鸣。共勉。共议。共处(chǔ)。4.总计,合计:共计。总共。5.与,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6.“共產党”的简称。[gōng]1.古同“”,恭敬。2.古同“”,供奉,供给。

为:[wéi]1.做:有为。事在人为。敢作敢为。大有可为。2.充当:选他为代表。3.变成;成:一分为二。化为乌有。变沙漠为良田。4.是:十寸为一尺。5.姓。6.被(跟“所”字合用):这种艺术形式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7.常跟“何”相应,表示疑问或感叹:何以家为(要家干什么)?8.附于某些单音形容词后,构成表示程度、范围的副词:大为高兴。广为传播。深为感动。9.附于某些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气:极为重要。甚为便利。颇为可观。尤为出色。[wèi]1.帮助;卫护:为吕氏者右袒,为刘氏者左袒。2.表示行为的对象;替:为你庆幸。为人民服务。为这本书写一篇序。3.表示原因、目的:大家都为这件事高兴。为建设伟大祖国而奋斗。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

唇:人或某些动物口的周围的肌肉组织。通称嘴唇。

齿:1.牙12.物体上齿形的部分:锯齿儿。梳齿儿。篦子缺了几个齿儿。3.带齿儿的:齿轮。4.并列;引为同类:齿列。不齿于人类。5.年龄:序齿。齿德俱尊。6.说到;提起:齿及。不足齿数(shǔ)。

成语评论

共为唇齿”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原意是嘴唇和牙齿相互依存,后来比喻双方关系紧密,利害一致。比如,两个长期合作的企业共同开发市场,一方遇到危机时,另一方主动提供资源支持——这就是典型的“共为唇齿”关系。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举个例子,国际援助中常有这样的场景:A国遭遇自然灾害,B国第一时间运送物资并派救援队,此时媒体报道“两国多年来共为唇齿,关键时刻尽显担当”。这种用法既点明了双方的依存关系,又突出了行动背后的深层信任。

在职场中也能找到生动案例。比如某互联网公司的技术部和市场部,技术团队熬夜优化产品功能时,市场团队同步准备推广方案;而当市场反馈用户需求变化,技术人员又会立即调整开发方向。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协作模式,正是现代版“共为唇齿”的鲜活写照。

为什么这种关系模式特别重要?从个人观察来看,信息时代的分工细化反而放大了合作的价值。就像去年我参与的文创项目,设计师和文案写作者原本各自为战,后来通过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双方开始主动考虑对方的工作需求,结果产品销量比预期高出40%。这种转变印证了:真正的“唇齿关系”需要主动构建,而非被动接受。

历史典故里还有个有趣现象:春秋时期,郑国子产用“共为唇齿”劝谏邻国合作,结果让原本敌对的晋楚两国暂时放下争端。这提醒我们,即便是竞争关系,在更大危机面前也可能转化为唇齿相依的状态。就像当下气候变化议题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既有利益冲突,又在碳减排技术共享方面存在合作空间。

最后想分享个生活化的视角:家人之间何尝不是“共为唇齿”?父母为孩子遮风挡雨,子女成年后成为家庭的新支柱。这种代际支持的循环,本质上也是唇齿关系的延伸。当我们在使用这个成语时,不妨多想想那些看似平常却至关重要的日常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