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ān zī wén wǔ
成语解释:兼资:兼有。兼备有文才武略的人。指文武全才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朱云传》:“平陵朱云,兼资文武,患正有智略。”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兼資文武
英文翻译:Capital, culture and military
兼:1.把两份并在一起;加倍:兼旬(二十天)。兼程。2.所具有的或所涉及的不只一方面:兼职。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资:1.财物;钱:物资。投资。2.质地:资质。3.资格;资历:论资排辈儿。4.供给;提供:资助。以资参考。5.“貲”,另同“赀”
文:1.字;语言的书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议论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军事的。与“武”相对:文职。文武双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旧指礼节、仪式等:繁文缛节。8.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文身。文双颊。10.文饰;掩饰:文过饰非。11.⑪量词。用于旧时的铜钱:一文不值。
武:1.关于军事的(跟“文”相对):武器。武装。武力。2.关于技击的:武术。武艺。3.勇猛;猛烈:英武。威武。武火。4.姓。5.半步,泛指脚步:继武。踵武。见〖步武〗。
“兼资文武”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既有文化修养,又有军事才能,或者更广义地说,能“文能武”全面发展。比如公司里某个同事既能写方案又能带团队搞项目,是不是挺符合这个感觉?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又不是古代,为啥还要强调文武双全?”其实啊,现代社会更需要复合型人才。比如创业者既要懂技术(文),又得会管理风险(武);医生既要钻研医学知识,也得有应对突发状况的冷静判断。这种能力的结合,往往能让人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举个实际例子:社区里新来的党委书记,白天带着志愿者整理防疫物资(武),晚上还能写通俗易懂的科普文章发在业主群(文),这种既能动手又能动脑的人,大家是不是更愿意信赖?这就是“兼资文武”的现实价值。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最有趣的地方在于打破二元对立。就像做菜不能只会煎不会炒,职场人也不必把自己框死在“技术岗”或“管理岗”的标签里。我认识的一位程序员朋友,业余时间研究心理学,后来开发的App用户体验特别人性化,这就是文武结合的鲜活案例。
可能有人疑惑:“普通人怎么培养这种能力?”我的建议是:先在自己的领域深耕(文),再主动接触看似无关的技能(武)。比如设计师学点基础编程,教师尝试做短视频传播知识。这种跨界的火花,往往能碰撞出意想不到的机遇。
说到底,“兼资文武”不是要成为全才,而是培养解决问题的多维视角。就像玩拼图,单有精巧的碎片不够,还得知道怎么把它们组合成完整的画面。在快速变化的时代,这种既能专注细节又能把握全局的能力,或许就是我们最需要的生存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