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ái
  • jiān
  • wé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cái jiān wén wǔ

成语解释:指人具有文武两方面的才能。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卢植传》:“熹平四年,九江蛮反,四府选植才兼文武,拜九江太守,蛮寇宾服。”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文武全才

繁体字形:才兼文武

英文翻译:talented both mentally and physically

才兼文武的意思

才:1.才能:德才兼备。多才多艺。这人很有才。2.有才能的人:干才。奇才。3.姓。4.表示以前不久:你怎么才来就要走?5.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他说星期三动身,到星期五才走。大风到晚上才住了。6.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然后怎样(前面常常用“只有、必须”或含有这类意思):只有依靠群众,才能把工作做好。7.表示发生新情况,本来并不如此:经他解释之后,我才明白是怎么回事。8.表示数量小,次数少,能力差,程度低等等:这个工厂开办时才几十个工人。别人一天干的活儿他三天才干完。9.表示强调所说的事(句尾常用“呢”字):麦子长得才好呢。我才不信呢!

兼:1.把两份并在一起;加倍:兼旬(二十天)。兼程。2.所具有的或所涉及的不只一方面:兼职。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文:1.字;语言的书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议论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军事的。与“武”相对:文职。文武双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旧指礼节、仪式等:繁文缛节。8.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文身。文双颊。10.文饰;掩饰:文过饰非。11.⑪量词。用于旧时的铜钱:一文不值。

武:1.关于军事的(跟“文”相对):武器。武装。武力。2.关于技击的:武术。武艺。3.勇猛;猛烈:英武。威武。武火。4.姓。5.半步,泛指脚步:继武。踵武。见〖步武〗。

成语评论

哎哟喂,你别说,“才兼文武”这成语听着就带劲儿!啥意思呢?说白了就是既能提笔写文章,又能上马耍刀枪,妥妥的全能型选手啊!比如《三国演义》里的周瑜,人家一边能“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另一边还能带兵火烧赤壁,这不就是活生生的才兼文武嘛!

那有人要问了:“现在这年头还需要文武双全吗?”嘿,这话可问到点子上了!就拿互联网公司来说吧,一个产品经理要是既能写代码(武)又能讲用户故事(文),那绝对比只会画流程图的值钱多了。不信你看老张,他去年靠着开发App拿下技术奖,今年又用PPT融资千万,这不就是现代版的“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不过依我看啊,文武双全这事儿得看场景。好比说开饭馆,厨师光会颠勺(武)不够,还得懂食材搭配(文);反过来,美食博主就算写得天花乱坠(文),要是连煎蛋都糊锅(武),观众也不买账啊。所以关键还是得“两条腿走路”,别整成瘸子赛跑!

说个反例您就明白了。前阵子我们小区搞诗词大赛,那个拿冠军的语文老师,嘿,人家还能当场表演太极剑!您瞧这文武搭配,直接把评委都给镇住了。反观隔壁老王,虽然围棋下得溜,但让他写首诗就跟要命似的——要我说,这年头啊,单科满分不如门门优秀!

最后唠叨一句:别把“才兼文武”想得太玄乎。咱普通人学个Excel公式(武)再练练汇报技巧(文),那也叫文武兼备!关键是别死磕一个赛道,多跨几步试试,保不齐就走出新天地呢?

才兼文武的造句

  1. 造句 熹平四年,九江蛮反,四府选植才兼文武,拜九江太守,蛮寇宾服。
  2. 造句 在太平天国早期领导人中,石达开算是最才兼文武的一人(虽然打仗不及杨、韦,理政不及云山),石达开又擅作诗,诗文均远胜以魏武帝自况的洪秀全。
  3. 造句 多筹算,才兼文武,志气雄远,常以济物为己任。
  4. 造句 朝恩既贵显,乃学讲经为文,仅能执笔辨章句,遽自谓才兼文武,人莫敢与之抗。
  5. 造句 权咨嗟将卒,发愤叹息,追思吕蒙、张温,以为据才兼文武,可以继之,自是拜建义校尉,领兵屯湖孰。
  6. 造句 才兼文武世无双,功盖古今第一人。
  7. 造句 才兼文武无余子,功到雄奇即罪名。
  8. 造句 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辄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
  9. 造句 盛唐贞观之治,房玄龄孜孜奉国、知无不为,李靖才兼文武、出将入相,王珪激浊扬清、嫉恶好善,魏征耻君不及尧、舜,以谏诤为己任。
  10. 造句 广平公弼才兼文武,宜镇督一方,愿陛下远鉴前车,近悟后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