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òu qióng zé niè
成语解释:谓野兽陷于绝境必然进行搏噬反扑。亦喻人陷入困窘之境,便会竭力反击。
成语出处:《韩诗外传》卷二:“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獸窮則噛
英文翻译:When the beast is poor, it will bite
兽:1.指哺乳动物,通常指有四条腿、全身生毛的:野兽。禽兽。走兽。2.比喻野蛮;下流:兽心。兽行。
穷:1.生活贫困,缺少钱财(跟“富”相对):贫穷。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2.穷尽:无穷无尽。理屈辞穷。日暮途穷。3.用尽;费尽:穷兵黩武。穷目远望。4.彻底(追究):穷究。穷追猛打。5.极为:穷凶极恶。穷奢极侈。6.表示在财力、能力方面不够条件却还勉强去做或本来不应该这样做却还要这样做:穷讲究。穷折腾。穷开心。
则:1.规范;榜样:以身作则。2.规则:细则。3.效法:则先烈之言行。4.连词。1.表示承接关系: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表示转折关系:欲速则不达。5.是;乃是:此则余之过也。6.与“作”义相近,宋、元、明小说戏曲里常用:则甚(作什么)。不则声。7.量词。用于成文的条数:试题三则。新闻两则。
啮:咬(多指鼠、兔等):虫咬鼠啮。
“兽穷则啮”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野兽被逼到绝境时会撕咬反抗,常用来比喻人被逼入绝境时的激烈反应。比如,古代战场上,一支军队被敌军围困数日,粮草断绝,士兵们眼看无路可退,突然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拼死突围——这种“绝地反击”正是成语的生动写照。
为什么用“野兽”来比喻人?其实这里并非贬义,而是强调人在极端压力下可能展现出的原始本能。比如现代职场中,长期被上司打压的员工,若突然公开反抗甚至举报公司问题,看似激烈,但背后往往是长期积压的无奈之举。这种反应虽不提倡,却值得反思:是否有人被逼到了“墙角”?
再举个生活化的例子:邻居家的独居老人,因物业长期忽视水管漏水问题,某天突然砸了物业办公室的门。表面看是过激行为,但细想,老人此前已投诉十几次未果。这就像成语中的“兽穷则啮”——当正常渠道失效,极端行为便可能成为最后的发声方式。
如何避免陷入“啮”的困境?个人认为,关键在于建立有效的沟通缓冲带。就像驯兽师会观察动物情绪,及时调整训练节奏一样,生活中若发现他人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主动提供倾听或帮助,或许能避免矛盾激化。毕竟,与其等到“啮”时补救,不如提前化解危机。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有了新解读。比如某科技公司因市场挤压濒临破产,却靠开发冷门技术意外翻盘,被媒体称为“商业版的兽穷则啮”。这说明绝境未必是终点,反而可能激发创新——关键在于是否能在压力中保持清醒,将“反抗”转化为“突破”。
最后想分享一个观察:那些能从容应对危机的人,往往早早为自己留了“逃生通道”。就像聪明的猎人不会把野兽逼到死角,我们在处理矛盾时,是否也该给对方留些余地?毕竟,逼迫带来的可能是两败俱伤,而理解才能打开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