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ào mào shī shī
成语解释:过分地随便对待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3回:“妹妹,回来见了老太太,别象刚才那样冒冒失失的了。”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状语;指人莽撞
繁体字形:冐冐失失
英文翻译:Recklessness
冒:[mào]1.透出;往上升:冒汗。冒烟。冒火苗子。2.顶着;不顾(危险、恶劣环境等):冒雨。冒险。3.鲁莽;轻率:冒失。冒昧。4.假充:冒名。冒牌。[mò]〔冒顿〕(?—前174)秦汉时匈奴族首领。公元前209年杀父自立为单于。先后打败了东胡、月支、丁零、楼烦、白羊,并进占秦的河套地区,把势力发展到长城以南。他加强内部组织,建立军政制度,发展草原经济,势力十分强大。公元前201年,南下攻至晋阳(今山西太原)。次年汉高祖率军迎战,被围七天七夜。以后汉对其采取和亲政策,但仍常南侵。顿(dú)。
冒:[mào]1.透出;往上升:冒汗。冒烟。冒火苗子。2.顶着;不顾(危险、恶劣环境等):冒雨。冒险。3.鲁莽;轻率:冒失。冒昧。4.假充:冒名。冒牌。[mò]〔冒顿〕(?—前174)秦汉时匈奴族首领。公元前209年杀父自立为单于。先后打败了东胡、月支、丁零、楼烦、白羊,并进占秦的河套地区,把势力发展到长城以南。他加强内部组织,建立军政制度,发展草原经济,势力十分强大。公元前201年,南下攻至晋阳(今山西太原)。次年汉高祖率军迎战,被围七天七夜。以后汉对其采取和亲政策,但仍常南侵。顿(dú)。
失:1.丢掉:遗失。丧失。2.找不着:迷失路径。3.违背:失信。失约。4.没有把握住:失手。失足。5.没有达到目的:失意。失望。6.改变常态:失色。失神。7.错误:过失。千虑一失。
失:1.丢掉:遗失。丧失。2.找不着:迷失路径。3.违背:失信。失约。4.没有把握住:失手。失足。5.没有达到目的:失意。失望。6.改变常态:失色。失神。7.错误:过失。千虑一失。
“冒冒失失”这个成语,大家可能都听过,但到底怎么用才合适呢?举个例子:小李刚入职时总是冒冒失失,开会时抢着发言却抓不住重点,甚至把咖啡泼在了主管的文件夹上。这场景是不是让人脚趾抠地?
有人可能会问:“冒冒失失和粗心大意有什么区别?”其实两者挺像,但冒冒失失更强调“动作快过脑子”——比如邻居王阿姨急着追公交,冒冒失失冲过水坑,结果溅了自己一身泥。这种带点滑稽感的场景,用“冒冒失失”就特别贴切。
为什么人容易冒失?我觉得根源在“急于表现”的心态。就像上周同学聚会上,老张非要表演新学的魔术,结果手忙脚乱把扑克牌撒了一地。这种既好笑又尴尬的场面,不正是“冒冒失失”的典型写照吗?
怎么避免成为冒失鬼?有个小妙招:行动前默念三秒。比如网购时看到“限时秒杀”,别急着点支付,先检查尺码表——我去年就冒冒失失买了件童装尺码的卫衣,到现在还被朋友当笑话讲。
不过话说回来,冒失也不全是坏事。我家表弟虽然做事毛躁,但那股子闯劲反而帮他谈成了两单生意。所以说啊,关键是要分清场合——该谨慎时别冒失,该大胆时别畏缩,这才是成年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