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uān
  • miǎn
  • táng
  • huá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guān miǎn táng huáng

成语解释:冠冕:古代帝王、官员的礼帽;堂皇:气派非凡。形容看起来庄重体面、光明正大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6回:“有一些老一辈人见他话说得冠冕堂皇,都说,某人虽有嗜好,尚还有自爱之心。”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冠冕堂皇

英文翻译:highfalutin

冠冕堂皇的意思

冠:[guān]1.帽子:皇冠。桂冠。衣冠整齐。怒发冲冠。2.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鸡冠。树冠。[guàn]1.把帽子戴在头上(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已成年):未冠(不到二十岁)。2.在前面加上某种名号或文字:县名前冠上省名。3.居第一位:冠军。名冠全球。4.指冠军:夺冠。三连冠(连续三次获得冠军)。5.姓。

冕:1.古代帝王、诸侯所戴的礼帽。宋朝以后,专指皇帝的礼帽。2.喻指体育、文艺等竞赛中第一名的荣誉地位:卫冕。

堂:1.正房:堂屋。2.专为某种活动用的房屋:礼堂。课堂。食堂。3.旧时官府中举行仪式、审讯案件的地方:大堂。过堂。4.用于厅堂名称,旧时也指某一家、某一房或某一家族:三槐堂。5.用于商店牌号:同仁堂(北京的一家药店)。6.堂房:堂兄。堂弟。堂姊妹。7.a)用于成套的家具:一堂家具。b)用于分节的课程,一节叫一堂:两堂课。c)旧时审案一次叫一堂:过了两堂。d)用于场景、壁画等:三堂内景。一堂壁画。8.姓。

皇:1.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三皇。2.皇帝;封建君主。3.大:皇皇巨著。4.古又同“”。5.古又同“”。

成语评论

冠冕堂皇”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表面光鲜、实则空洞的事物。比如同事在会议上说:“我们正在‘优化资源配置’,以实现‘战略性增长’。”乍一听专业又大气,实际上可能只是裁员或削减预算的委婉说法。这种包装过的语言,像一件华丽的外衣,遮盖了背后的真实意图。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人们喜欢用冠冕堂皇的表达?答案或许藏在人性里。想象一个朋友向你借钱,他说:“最近遇到点现金流问题。”而不是直说“我没钱吃饭了”——前者既保留了体面,又避免了尴尬。这种“语言化妆术”本质上是一种自我保护,既能维护面子,又能降低沟通中的冲突风险。

有趣的是,冠冕堂皇未必全是坏事。某次社区改造计划中,政府文件写道:“通过人居环境升级,打造宜居生态圈。”虽然用词宏大,但最终确实修好了坑洼的路面,加装了路灯。这说明关键不在于言辞是否华丽,而在于行动是否落地。就像包装精美的月饼盒,如果里面确实有真材实料,倒也不必苛责盒子的设计。

值得思考的是,这种现象背后反映的社会心理。当看到商家宣传“尊享版服务”时,我们是否应该立即警惕?个人认为,保持适度清醒比全盘否定更重要。就像看魔术表演,明知有机关却仍能享受惊喜——只要不伤害他人利益,适当的语言修饰反而能润滑人际关系。

最后抛个问题:如果所有人都只说大白话,世界会变得更高效吗?答案可能比想象的复杂。曾有位企业高管私下说:“把‘裁员’说成‘结构重组’时,至少能让被辞退的人保留尊严。”这或许揭示了冠冕堂皇存在的深层价值:它不仅是虚伪的面具,有时也是人际交往的缓冲垫。

面对这个成语,我们不妨带着辩证的眼光。它像一面镜子,既照见人性中趋利避害的本能,也映射出社会规则中的生存智慧。下次再听到漂亮话时,或许可以多问一句:“这话背后,藏着怎样的真相与无奈?”

冠冕堂皇的造句

  1. 造句 分手就是不爱了,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不是想让对方好过,而是想让自己好过点!
  2. 造句 人民不喜欢假话,哪怕多么装腔作势,多么冠冕堂皇的假话,都不会打动人们的心。人人心中都有一架衡量语言的天平。艾青 
  3. 造句 他那些冠冕堂皇的话听起来似乎很有理。
  4. 造句 处处为孩子着想,已经成为不少家长溺爱孩子的冠冕堂皇的理由。
  5. 造句 他能很冠冕堂皇地说上一通,但从来不涉及实际问题。
  6. 造句 等这篇冠冕堂皇的演说结束之后,福瑟琳格小姐低低地行了个屈膝礼。
  7. 造句 这个讲题虽是冠冕堂皇,可是其论点和论据却只是皮相之谈。
  8. 造句 他们用许多冠冕堂皇的理由来为自己的杀戮行为作辩护,事实上这是非常不应该的!
  9. 造句 谁都知道他在私底下做了哪些坏事,但表面上偏要说得冠冕堂皇。
  10. 造句 学生还是务实一点好,不要做些冠冕堂皇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