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áng
  • huáng
  • guàn
  • miǎ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áng huáng guàn miǎn

成语解释: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薛雪《一瓢诗话》四八:“人言应制、早朝等诗,从无佳作,非也。此等诗竟将堂皇冠冕之字。累成善诵善祷之辞,献谀呈媚,岂有佳作?”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状语、宾语、定语;多用于讥讽

繁体字形:堂皇冠冕

英文翻译:To be crowned with glory

堂皇冠冕的意思

堂:1.正房:堂屋。2.专为某种活动用的房屋:礼堂。课堂。食堂。3.旧时官府中举行仪式、审讯案件的地方:大堂。过堂。4.用于厅堂名称,旧时也指某一家、某一房或某一家族:三槐堂。5.用于商店牌号:同仁堂(北京的一家药店)。6.堂房:堂兄。堂弟。堂姊妹。7.a)用于成套的家具:一堂家具。b)用于分节的课程,一节叫一堂:两堂课。c)旧时审案一次叫一堂:过了两堂。d)用于场景、壁画等:三堂内景。一堂壁画。8.姓。

皇:1.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三皇。2.皇帝;封建君主。3.大:皇皇巨著。4.古又同“”。5.古又同“”。

冠:[guān]1.帽子:皇冠。桂冠。衣冠整齐。怒发冲冠。2.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鸡冠。树冠。[guàn]1.把帽子戴在头上(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已成年):未冠(不到二十岁)。2.在前面加上某种名号或文字:县名前冠上省名。3.居第一位:冠军。名冠全球。4.指冠军:夺冠。三连冠(连续三次获得冠军)。5.姓。

冕:1.古代帝王、诸侯所戴的礼帽。宋朝以后,专指皇帝的礼帽。2.喻指体育、文艺等竞赛中第一名的荣誉地位:卫冕。

成语评论

堂皇冠冕”这个成语听起来挺高大上,但具体是啥意思呢?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公司年会上,领导用一堆专业术语解释项目失败原因,台下员工偷偷嘀咕:“这话说得倒是堂皇冠冕,实际不就是预算没管好吗?”这里既点出了表面上的正式感,又暗含了“话里有水分”的潜台词。

有人可能会问:这词只能用在批评场合吗?其实不然。比如朋友创业时认真地说:“我们要做改变行业格局的产品”,虽然目标宏大得像空中楼阁,但这份初生牛犊的勇气配上堂皇冠冕的宣言,反倒成了团队的精神燃料。可见语境不同,贬义也能变褒义。

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个成语特别爱在两类场景出没。一是职场汇报——用精美PPT包装平平无奇的数据;二是历史剧台词——大臣们捧着笏板说些“顺应天意”的套话。有趣的是,现代人刷短视频时,看到博主把简单道理讲得云山雾罩,弹幕就会飘过“又搁这堂皇冠冕呢”,古老成语就这样完成了赛博重生。

为什么人们明知有些话华而不实,还是乐此不疲地使用堂皇冠冕的表达?背后藏着个认知悖论:信息接收者渴望真诚,却又容易被仪式感打动。就像婚礼誓词再老套,新人郑重其事地说出来时,宾客照样感动落泪。这种矛盾心理让这个成语始终活跃在语言生态圈。

我个人倒觉得,堂皇冠冕不该被一棍子打死。试想如果没有毕业典礼上校长那些“鹏程万里”的祝词,没有科幻小说里气势恢宏的星际宣言,世界该多乏味?关键在于把握分寸——像做菜时撒味精,少许提鲜,过量就齁嗓子。下次听到漂亮话,不妨先品品是调味剂还是遮味剂,这比简单批判更有意思。

语言就像变色龙,堂皇冠冕在不同人嘴里能变幻出迥异色彩。菜场大妈用它调侃邻居显摆新项链,小说家借它塑造口是心非的反派,外交官则用它织就绵里藏针的辞令。或许我们真正要警惕的不是词语本身,而是那个藏在华丽词藻背后,不敢直面真相的自己。

堂皇冠冕的造句

  1. 造句 “哎!再多堂皇冠冕的借口,再多包覆糖衣的理由,仍然掩饰不了你们所有狼狈为奸的丑陋勾当。
  2. 造句 对于孩子的教育,在社会现实面前,任何堂皇冠冕的理由和说服都显得苍白无力。
  3. 造句 男人堂皇冠冕的语气让苏特民眼角青筋跳动,紧紧拽着拳头咬牙说道:那别怪老子要暴走了。
  4. 造句 似乎只要有了反腐败的堂皇冠冕,一切便都是正当的,不容置疑的。
  5. 造句 梁美玲说,她相信媳妇在出门时忘了锁上大门,才让匪徒有机会进入屋内打开电动门,堂皇冠冕地将黑色宝马轿车驾进庭院内。
  6. 造句 至附小方面,校务亦非常发展,并将昨年由小学生捐来之款,全数拨出建筑校舍,头门工程,现已告竣,极为堂皇冠冕。
  7. 造句 河南清丰县高堡乡,竟在“重拳出击搞严打”的标语口号下,去“严打”欠款(乱摊派)的农民,标语堕落为坑害百姓的堂皇冠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