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ěng nuǎn zì zhī
成语解释:水的冷暖,饮者自知。佛教禅宗用以比喻自己证悟的境界。也比喻学习心得深浅,只有自己知道。
成语出处:唐 善无畏《大日经疏》第12卷:“如饮水者,冷热自知。”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比喻体会深浅,心中自明
繁体字形:冷煖自知
英文翻译:know by oneself whether it is cold or warm
冷:1.温度低;感觉温度低(跟“热”相对):冷水。现在还不算冷,雪后才冷呢。你冷不冷?2.使冷(多指食物):太烫了,冷一下再吃。3.不热情;不温和:冷面孔。冷言冷语。冷冷地说了声“好吧”。4.寂静;不热闹:冷落。冷清清。5.生僻;少见的:冷僻。冷字。6.不受欢迎的;没人过问的:冷货。冷门。7.乘人不备的;暗中的;突然的:冷箭。冷枪。冷不防。8.比喻灰心或失望:心灰意冷。看到他严厉的目光,我的心冷了半截。9.姓。
暖:1.暖和:风和日暖。春暖花开。天暖了,不用穿大衣了。2.使变温暖:暖酒。暖一暖手。“煖”
自:1.自己:自动。自卫。自爱。自力更生。自言自语。自告奋勇。自顾不暇。不自量力。2.自然;当然: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两人久别重逢,自有许多话说。3.姓。4.从;由:自小。自此。自古。自远而近。自北京出发。选自《人民日报》。来自各国的朋友。
知:[zhī]1.晓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2.使知道:通知。知照。3.学识,学问:知识,求知。无知。4.主管: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6.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zhì]古同“智”,智慧。
“冷暖自知”这个成语,听起来像在说天气,但实际和天气没关系。它到底想表达什么?举个例子,朋友小张突然辞职创业,周围人议论纷纷:“他肯定赚大钱了”“现在创业风险多大啊”。但只有他自己清楚,连续三个月睡办公室沙发、反复修改商业计划书的煎熬,和终于拿到第一笔投资时的雀跃,这种复杂的感受,外人再怎么猜测也难体会十成十。
为什么我们常说“别轻易评判他人”?老王每天坚持晨跑五公里,邻居夸他自律,却不知道他两年前查出脂肪肝时的手足无措;李姐总给女儿报各种培训班,亲戚说她鸡娃,但没人见过她深夜翻育儿书籍的笔记本上写着:“孩子说想当画家,可我完全不懂艺术”。每个人的选择背后,都藏着外人看不见的温度计——刻度只有自己看得清。
有人问:既然冷暖自知,还要不要向他人倾诉?其实这就像吃火锅,自己涮的毛肚老了嫩了心里有数,但围坐在热气腾腾的锅子旁,交换蘸料配方的过程本身就有意义。重要的是明白,再亲近的人也无法替你尝出麻辣锅底里花椒的精确颗数,但能陪你擦擦被辣出的眼泪。
现在社交媒体上常见“精致生活指南”,却少有人展示冰箱里过期的酸奶和皱巴巴的日程表。与其费心把温度调成大众舒适的26℃,不如把遥控器握在自己手里。毕竟穿着羽绒服的人看短袖觉得冷,穿短袖的看羽绒服觉得热,而最实在的活法,莫过于在寒冬知道自己该添衣,在酷暑记得给自己买根冰棍。
下次看到地铁里妆容精致的白领,或是菜市场嗓门洪亮的大妈,不妨多想想:他们拎着的公文包或塑料袋里,可能都装着别人看不见的暖宝宝和退热贴。生活的温度计从来不在别人嘴里,而在自己感知世界的皮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