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ěng
  • bì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lěng rè bìng

成语解释:疟疾。比喻情绪高低不定

成语出处:姜树茂《渔岛怒潮》第五章:“可工作起来犯冷热病,有利向前,没利靠后,怕得罪人,满肚子小机器,就是不往正经地方使。”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冷熱病

英文翻译:Cold fever

冷热病的意思

冷:1.温度低;感觉温度低(跟“热”相对):冷水。现在还不算冷,雪后才冷呢。你冷不冷?2.使冷(多指食物):太烫了,冷一下再吃。3.不热情;不温和:冷面孔。冷言冷语。冷冷地说了声“好吧”。4.寂静;不热闹:冷落。冷清清。5.生僻;少见的:冷僻。冷字。6.不受欢迎的;没人过问的:冷货。冷门。7.乘人不备的;暗中的;突然的:冷箭。冷枪。冷不防。8.比喻灰心或失望:心灰意冷。看到他严厉的目光,我的心冷了半截。9.姓。

热:1.物体内部分子不规则运动放出的一种能量。物质燃烧都能产生热。2.温度高;感觉温度高(跟“冷”相对):热水。趁热打铁。三伏天很热。3.使热;加热(多指食物):热一热饭。把菜汤热一下。4.生病引起的高体温:发热。退热。5.情意深厚:亲热。热爱。热心肠儿。6.形容非常羡慕或急切想得到:眼热。热衷。7.受很多人欢迎的:热货。热门儿。现在对外汉语教学很热。8.加在名词、动词或词组后,表示形成的某种热潮:足球热。旅游热。自学热。9.放射性强:热原子。10.姓。

病:1.生理上或心理上发生的不正常的状态:疾病。心脏病。他的病已经好了。2.生理上或心理上发生不正常状态:他着了凉,病了三天。3.害处;私弊:弊病。4.缺点;错误:语病。通病。5.祸害;损害:祸国病民。6.责备;不满:诟病。为世所病。

成语评论

冷热病”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奇怪,但它其实在生活中很常见。比如有人想学画画,头几天热情高涨,每天画到半夜;结果一周后画笔都落灰了,这算不算冷热病?再比如公司开会时,老板刚说完要全员冲刺,隔天自己先请假旅游去了——这种忽冷忽热的状态,可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究竟什么是冷热病简单来说,就是形容人做事三分钟热度,像温度计一样忽高忽低。有个朋友年初发誓要每天晨跑,结果第三天就改口说“天气太冷不适合运动”。这种反复无常的状态,不仅影响效率,还会消耗自信心。

为什么会得这种“病”?我发现现代人容易陷入这个怪圈,可能和两个因素有关:一是信息爆炸让我们总想尝试新鲜事物,二是社交媒体上各种“速成攻略”让人误以为成功很容易。就像刷短视频时觉得弹吉他超简单,真买了琴才发现连和弦都按不准。

怎么治这个毛病?有个小诀窍值得试试:把大目标切成“能完成的碎片”。比如想读本书,与其规定“每天50页”,不如改成“每天读十分钟”。我亲测有效,用这个方法居然啃完了《百年孤独》——虽然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还是让我有点头晕。

有人说冷热病是人性弱点,我倒觉得更像时代病。在这个连电视剧都要二倍速看的年代,保持恒温确实不容易。但就像煮粥得文火慢熬,真正重要的事,还是得给自己多点耐心。下次再想半途而废时,不妨想想乌龟赛跑的故事——慢慢来,反而比较快。

冷热病的造句

  1. 造句 疟疾,俗称“冷热病”、“打摆子”,是疟原虫通过蚊子(按蚊)传播的人类最严重的寄生原虫感染性疾病。
  2. 造句 哦,这是冷热病,你上网查一下,以前小时候会不经意发烧,所以就弄上这个图案,发烧时会第一时间发现。
  3. 造句 疟疾曾经让人束手无策,我国民间俗称之为打摆子、冷热病、疟子等,我国疟疾病例数曾经位居各种传染病的首位。
  4. 造句 极少数热线常患“冷热病”,开通时风风火火,开通后却漫不经心,群众遇到急事,要么拨不通,要么无人接听;即使拨通了,又推来推去,“踢皮球”。
  5. 造句 本报讯(记者崔梦欣)昨悉,患上“冷热病”的武咸城际铁路发车安排表获相关部门“对症下药”。
  6. 造句 一些部门的热线电话总是时冷时热,而且这“冷热病”都是有规律的。
  7. 造句 农民经不起生猪价格“冷热病”的折腾,都不敢养猪了,又怎么能够从中受益呢?某种程度上说,他们还是肉价上涨的受害者。
  8. 造句 这就是电力“冷热病”的病根所在。
  9. 造句 打那以后,包家良犯冷热病了时冯老师就常叫乐亚英送他回家。
  10. 造句 伍美华在会上强调,“三下乡”活动要防止“冷热病”,要防止“上头热”,“下头冷”,不能热在活动现场,冷在“面上”,不能热在活动月,冷在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