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ěng
  • ruò
  • bīng
  • shuā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lěng ruò bīng shuāng

成语解释:若:好像。冷得像冰霜一样。比喻对人对事十分冷淡;没有一丝热情。有时也指面目或态度严厉;使人无法靠近。

成语出处:清 刘鄂《老残游记续集》第二回:“笑起来一双眼又秀又媚,却是不笑起来又冷若冰霜。”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的态度

繁体字形:冷若冰霜

英文翻译:as cold as frost and ice

冷若冰霜的意思

冷:1.温度低;感觉温度低(跟“热”相对):冷水。现在还不算冷,雪后才冷呢。你冷不冷?2.使冷(多指食物):太烫了,冷一下再吃。3.不热情;不温和:冷面孔。冷言冷语。冷冷地说了声“好吧”。4.寂静;不热闹:冷落。冷清清。5.生僻;少见的:冷僻。冷字。6.不受欢迎的;没人过问的:冷货。冷门。7.乘人不备的;暗中的;突然的:冷箭。冷枪。冷不防。8.比喻灰心或失望:心灰意冷。看到他严厉的目光,我的心冷了半截。9.姓。

若:[ruò]1.如;好像:安之若素。欣喜若狂。若隐若现。旁若无人。若无其事。2.姓。3.如果: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4.人称代词。你:若辈。[rě]见〖阿兰若〗、

冰:1.水在0℃或0℃以下凝结成的固体:湖里结冰了。2.因接触凉的东西而感到寒冷:刚到中秋,河水已经有些冰腿了。3.把东西和冰或凉水放在一起或放在冰箱里使凉:把汽水冰上。4.像冰的东西:冰片。冰糖。干冰。5.姓。

霜:1.接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在地面或物体上凝结成的白色细微颗粒。2.白色如霜的粉末:柿霜。3.比喻白色:霜鬓。

成语评论

冷若冰霜”这个词,乍一听让人联想到冰天雪地的场景,但它更多用来形容人的态度。比如同事小张在会议上被问到项目进度时,面无表情地回答“按流程推进”,随后便低头不再发言。有人悄悄嘀咕:“他今天怎么冷若冰霜的?”其实,这种状态可能源于压力或专注,未必是刻意冷漠。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冷眼旁观’有什么区别?”前者强调由内而外的疏离感,后者则侧重置身事外的观察姿态。就像小区新搬来的邻居从不参与业主群讨论,却在有人乱扔垃圾时默默清理——看似冷若冰霜,实则藏着热心肠。

生活中哪些场合容易触发这种状态?回想刚入职的新人时期,面对陌生环境不自觉地板着脸,生怕说错话;或是急诊科医生在抢救时保持的专业性扑克脸。这种“冷”往往带着自我保护或职业需要的色彩,与真正的冷漠存在微妙差异。

我曾见过最动人的“冷若冰霜”:图书馆管理员总板着脸提醒读者保持安静,却在闭馆时为忘带伞的学生递上自己的雨衣。表面的冰冷下,藏着不轻易示人的温度。这让我想到,有些人的“冷”就像坚果的外壳,需要时间和契机才能敲开。

语言学家发现,汉语中约12%的成语具有两面性解读。当我们评价某人“冷若冰霜”时,或许该多问一句:这份冷淡是性格使然,还是特定情境下的应对策略?就像冬天湖面的薄冰,看似坚硬,内里却可能涌动着未冻结的活水。

冷若冰霜的造句

  1. 造句 要有一颗很热的心,一双冷若冰霜的眼,一双很勤劳的手,两条很忙的腿和一种很自由的心情。
  2. 造句 她对她的父亲冷若冰霜。
  3. 造句 她有闭月羞花之貌,不过,用他的话来说,她是一个冷若冰霜的人。
  4. 造句 她虽有姣好的容貌,待人却冷若冰霜,使人对她产生不了好感。
  5. 造句 看到他那冷若冰霜的样子,我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6. 造句 他是一个冷若冰霜的人,别人对他都敬而远之。
  7. 造句 她很高傲,总是板着一副冷若冰霜的面孔。
  8. 造句 她外表妍姿艳质,冷若冰霜的气质却教人望而却步,如今佳人有难,正是大献殷勤的好机会……
  9. 造句 有意见你尽管提出来,何必这样冷若冰霜,伤害大家的感情?
  10. 造句 霜降节,祝福来敲门,敲开你冷若冰霜之门,放进温暖,热情;敲开你风刀霜剑之门,放进互爱,互敬;敲开你积雪封霜之门,放进沟通,友谊。霜降节祝你心底无霜。